第68章 一意孤行的苻睿(第2页)

 其余事,等待大王转醒再做商议吧!” 

 说罢,也不等其他人反应,又匆匆指派一名小将去迎接世子,自己出帐去忙安营扎寨之事。 

 唯独姜瑜并不会让他们如此轻松,其后几日见,无论白日黑夜,都派出轻骑轮番袭扰,让原本两三日就能完成的扎营之事,足足拖了五六日。 

 但平阳军毕竟还有骑步军各万余,一改出平阳之时的嚣张跋扈,谨慎持重之下,姜瑜也没有讨到多少好处,更没有寻到足以击溃大军的契机,于是,双方就在玉璧僵持下来。 

 而此时,姜瑜派去报捷的信使,先经驻跸大荔的苻熙,又刚刚到达大秦都督中外诸军事、卫大将军、钜鹿公苻睿帐下。 

 苻睿领大军屯驻渭南县,距离华阴,不到百里而已,双方外围军马,已经不知道互相打了多少场,互有胜负。 

 这一日,刚好,他麾下最后一支人马,也已经到达指定地点,如此,五万人马,都已齐备,针对慕容泓的天罗地网,已经展开。 

 苻熙领军在大荔,窦冲负责遮蔽大河西岸,潼关的守卫也已经得到加强,苻睿大军自西向东,已经将华阴完全包裹,粗略看起来,似乎胜利已经在望了! 

 “哈哈哈,好个鹰扬将军!短短数日,以麾下八千军马,聚歼贼军逾万,将那贼子慕容冲堵在汾水,寸步不得进,好,好哇! 

 父王慧眼如炬,能识英才,姜将军真后起之秀也! 

 来,将这份报捷文书大声宣读出来,让众将都听听,以壮我军威! 

 诵读完后,星夜送入长安,孤会随信禀告陛下,此乃前菜尔! 

 诸位勉之!” 

 大帐之中,苻睿看过姜瑜奏报的文书,雍州长史窦翌对事实的确认文书,以及广平公苻熙的表彰进言,大喜过望。 

 随即又含笑说道:“这鹰扬将军,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惜毕竟年幼,孤听闻,其在太学也只进学三月不到,这文章啊,实在有些差劲,言语平实如嚼蜡,半点文华不现。” 

 大庭广众之下,夸耀自家文华,这是苻坚及其子嗣的老毛病了,或者说这种症状,从其祖苻洪开始,就已经显露,众人见得多了,也笑着附和起来。 

 “好了,姜将军能以八千军马,取全军首功,现在这左冯翊,已经聚集了五万大军,尔等也要紧随其后,不令其专美于前才好!” 

 “孤的意思,明日,大军即随本督东进,一举荡平贼寇!以解君上之忧!” 

 苻睿站在主位上,意气风发。 

 姚苌作为行军司马,事实上的全军副将,当仁不让,出言道:“大都督,慕容泓麾下当有七八万人马,我军兵力并不占优,仓促之下决战,是否……” 

 “你到底想说什么?” 

 苻睿有些不耐,从姜瑜的奏报中,他明明看到了贼人之不堪一击,大功仿佛就在不远处向他招手,唾手可得矣。 

 “以末将之意,为稳妥起见,不如,缓缓缩小包围圈,不断挤占其活动空间,慕容泓骤然起兵,手中并无多少粮草,从其不断唆使麾下抢掠坞堡就能看出。 

 我军只要凭借城池、坞堡,坚守不出,待其粮尽,贼人军心必然离散,届时我军出全力一击,大事可成也。” 

 一路上,关中坞壁对苻睿的奉献就没有少过,只能说,姚苌又一次看到氐秦五万大军之雄壮,以及关中民心之所在,暂时按下了他那心中狂热燃烧的野火,摇身一变,又成了大秦忠臣,给出了最中肯的建议而已。 

 不等其他将领出言附和,苻睿直接说道:“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大都督,华阴小县,本无多少存粮,鹰扬将军奏报中亦有言,那慕容冲携带粮草二十万斛,着急南下,必然是慕容泓已然粮草不济了。” 

 冯翊太守苟辅,自大荔押送粮草而来,也被留在军中负责全军后勤之事,此时也进言道。 

 “孤等……冯翊百姓等不了那么久!日日有百姓前来军中哭诉,那慕容泓,乱臣贼子而已,纵兵抢掠百姓,其罪滔天! 

 吾为天兵,必然要殛灭之! 

 而汝为冯翊太守,竟然也说出这种话,春耕在即,你就不着急吗!你心中就无半分百姓疾苦吗!” 

 苟辅前出两步,伏跪在阶下,饱含诚挚地说道:“非是臣下不急,关中百姓尚有些存储,冬麦已经下种,错过春播,只不过今年收成略微少些,并不致命。 

 但是殿下,关东叛乱四起,晋人已然北上,大秦,已经经不起半点失败了,还请大都督万事以谨慎为先,还请大都督念一念大秦社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