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安定之战
对于姚苌来说,安定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此地基本上是羌人活动范围的中心,安定紧靠陇山,泾水便是发源于此,越过陇山就是陇右,顺泾水而下,就是新平郡,往东便是北地郡。
再往北,就是广袤的黄土高原,流落着各种部族,匈奴刘卫辰部流窜称霸于此。
自古以来,从西部进入关中的两条通道,一是渭水河谷,被秦州牢牢霸占,二来就是泾水河谷,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就是在泾水上游,依河谷而建。
安定郡自汉武帝年间设立,一直就是拱卫关中西北的重要屏障,二百多年以来,这里阻挡过匈奴人,也阻挡过羌人,此时,却落到了姚苌的手里。
西北贫瘠,再加上多年战乱,土地荒废,根本征收不到多少粮食,这里居住的羌人也只是游牧而已,缺乏铁器工具,生存状态很是落后。
姚苌自称的秦王,现阶段根本是名不副实。他想要养兵,想要成就大事,必然是需要南下关中的,那里,才是霸业之基。
但是,安定郡这个重要的中心位置,也不能失,这里是他力量的来源,来自西北的羌人部族,可以绕开秦州,源源不断地沿着泾水河谷,汇入他的大军,故此,他留下了自己的太子,和最看重的谋士。
而此时的姜瑜的前线大营,就在距离萧关西南几十里的地方,萧关,只能防守来自西北的敌人,却无法防守从天水北上的姜瑜军。
姚兴因为千马赎师的事迹,有了尊师重道的美名,短短时日,其麾下,还是聚拢了一批汉人寒门出身的子弟,亦或是连寒门都算不上的破落户,没办法,这个年月,底层人想出头,也只能去冒险投这种原始股了。
“老师,那姜瑜来势汹汹,您有何良策?”
这两日,安定郡已经有不少姜瑜麾下的轻骑出没,有不少还在放牧的羌人部族吃了不小的亏,惊惧之下,陆陆续续向郡治所在的安定县聚集。
虽然帐下谋士将校日益增多,但第一次独领一军的姚兴,忧虑之下,还是单独向自己的老师请教。
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舍人,他自然明白,大事是不能决之于众的,只能在核心几人手中定策,然后,众人再查漏补缺而已。
尹纬之长,在于内政庶务,在于阴谋诡计,面对姜瑜的堂堂之阵,多少也有些束手无策。
冀城之战的首尾详情,随着从西面前来归附的羌人部族,已经在安定郡上下传播开来,听说姜瑜又带兵前来,聚集于此的羌人们,就没有不惧怕的。
“您现在贵为太子,称呼我的官职就可以,切勿折煞老臣啊。”
尹纬客气两句,心中慢慢思索如何回应,如何对付姜瑜,他大概有些想法,只是,眼下时机不对。
“正是作了太子,更应该尊师重道,为天下表率,何况此间只你我师徒二人,老师何必如此客气。”
尹纬拱手作揖行礼完毕,说道:“殿下,防守萧关的那五千人,先撤回来吧,姜贼自西南而来,已经没有必要了。
虽然自陛下率大军南下后,殿下已经在日夜筹备安定防守事宜,但远远不够。陛下以太子之重来留守安定,对安定重视之意,不言自明。
故此,臣以为,应该聚集精锐军马至此,安定,必须要做好久守的准备。”
“那姜瑜几日之间就大破幺叔两万大军,并夺取冀城,吾第一次统帅大军,自付没有幺叔那般的领军经验,不怕老师笑话,吾心中,实在是有些不安。”
此时的姚兴,大概还没有习惯于称孤道寡,眼前的困局也让他始料未及,不久前,他还在陪着氐秦太子读书呢,怎么自己也突然成了秦国太子。
“太子殿下有所不安是正常的,那姜瑜自淝水崛起,至此从未一败,麾下又尽是精锐,但太子千万不要失了锐气。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我们只要守住安定就算胜利,而姜瑜需要顾及秦州,还要顾及苻坚的军令,氐人眼下的局势,苻坚本人的性情,都要求他速战速胜才行。
姜瑜先前参与过的征战,臣都为殿下详细分析过,殿下以为,我军该如何应敌?”
尹纬竟然还有心思考校学生,不过确实,自从被姜瑜放归以后,关于姜瑜及其麾下军马的一丝一毫的信息,尹纬从未放过,他必须要战胜姜瑜,才能战胜自己的心魔。
姚兴闻言,思索一阵,侃侃而谈道。
“姜瑜战胜慕容冲的两场战事,皆是野战,其所仰仗的,就是麾下几千精锐骑军,姜瑜似乎非常喜欢重骑冲垮敌阵的战法,无论鲜卑人,还是我军,都是新聚,军阵之上并不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