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武大郎离乡寻亲弟,李家道朱贵卖药酒(第3页)

 “操刀鬼”曹正是一直把武大郎往李家道口处领。 

 “大哥,如今已经到了济州府,前方有家酒肆,天色向晚,不如吃点东西再走?” 

 “正好。” 

 两人到了李家道口朱贵酒肆,那“旱地忽律”朱贵见了“操刀鬼”曹正进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便叫后面伙计依计行事,开始往吃喝里面加料。 

 “店家,安排些酒饭来吃!” 

 “来了!” 

 朱贵叫伙计上一坛酒,几样菜蔬,武大郎仔细闻了闻那几样菜,又看了看,便道,“这是个生手庖厨,做的不好!” 

 曹正笑了,打趣道,“大哥还没吃,怎么知道不好啊?” 

 “兄弟不知,当年我为了养活我兄弟,曾在本乡一告老的官员家厨下做工,那人从东京城带回个御厨来,我跟他学了不少厨艺!” 

 武大郎一边说,一边用筷子指着一盘醋芹道,“你看,这醋芹本是唐代一种佐酒佐饭的菜肴,它是用普通的芹菜经过发酵之后,调以五味烹制成的汤菜,我听那老厨子说,这道菜本来不算名贵,但因滋味独特,唐太宗李世民煞费苦心赐给魏征食用而被载入史册。” 

 “而这道菜,发酵时间不够长,这香味不够浓郁,这芹菜本身的清气还没有散发出来,当年那老厨子做醋芹,临上桌时总是以热油焙烧花椒,再泼在醋芹上,其味道,真是人间绝味!” 

 武大郎一边说,一边夹起来一块醋芹入口。 

 听着武大郎的描述,曹正都有点流口水了,他也是开酒馆的出身,但是不过乡村小店而已,基本上不讲究什么食品质量和菜品创新,吃不死人就行了。 

 他没有想到这打字都不识得几个的武大郎在吃这方面还有这么高的造诣。 

 “还有这道炙羊肉,不用吃,一看就老了!这炙羊肉最为讲究,选羊两肋下腹的肥瘦相间之肉,先得水里泡上半个时辰,再加葱姜酒水,泡出血水 去了腥膻气味,吃着更为鲜嫩,然后再下锅煮至八分熟,将羊肉上用针扎满了细孔吸收调味,再刷油,点胡椒去火上炙烧。” 

 “这最主要的,是煮肉时要放一根松木棒进去,且要后放盐。” 

 “放松木棒?” 

 曹正有点疑惑,没听说过还有煮木头的! 

 “这放松木棒可以去除膻味。” 

 松木棒是多孔结构,放在锅里同羊肉同煮的时候能吸附杂质和气味,使得炖出来的羊汤比较清新,没有很重的膻味。 

 “哎呀呀,与大哥交谈,受益良多,受益良多,大哥有这等手艺,干嘛不去当个庖厨,卖什么炊饼?” 

 曹正这边嘴上一边奉承恭维,一边举起碗来敬酒,武大郎吃了一杯,开口说道,“不是我武大说什么大话,当初随那老御厨,我也学了些手艺,南食北食也得略知一二,只可惜后来那家主死了,整个清河县没人愿意去请人雇人做饭,也没人那么讲究吃,也无用武之地了!” 

 武大郎也想靠着手艺多挣钱,奈何满清河县就没有第二个好吃的人,他这手艺都没地方使用,整个县里面,上到知县,下到老百姓,都是没吃过见过的,吃个羊汤泡胡饼都算是过年了,实在是没有市场。 

 再加上这武大郎自己也没本钱开店,干脆就卖点简简单单的炊饼得了。 

 不过,论起这做炊饼,武大郎的炊饼在清河县当地要是说第二,没人敢跟他抢第一 正是术业有专攻,他的炊饼也比别人家的做得要好吃的多。 

 正因如此,那才能靠着做炊饼这个行当把武松给拉扯到了这么大。 

 按照武大郎的说法,武松在很多年里,主食都是:新鲜出炉的炊饼,隔夜的炊饼炊饼,没卖完的炊饼,试图创新做失败了的炊饼,冷炊饼,热炊饼,热水泡炊饼,让武松吃的看见了炊饼都想吐…… 

 “哈哈,大哥当如此叫卖,吃炊饼能够长个子,你瞧武二郎自小吃炊饼,这八尺身高,天神一般!” 

 曹正打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