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智多星毛遂自荐,张叔夜顿开茅塞(第2页)

 毕竟,人家“智多星”吴用还能使用两条铜链隔开“赤发鬼”刘唐和“插翅虎”雷横的朴刀呢,还是具备一些战斗力的。 

 “晚生吴用,见过大人。” 

 “智多星”吴用躬身行礼,那张叔夜说了句,“免礼,你应了求贤榜前来,不知道你学的是诸子百家哪一家,擅长些什么?” 

 张叔夜这么问,其实本无问题,就等于是让那“智多星”吴用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吗。 

 但是,那“智多星”吴用却并没有老老实实的回答,而是说道,“您想要什么,我便可给您什么。” 

 虽然说,这“智多星”吴用所说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还是非常平静的,但是张叔夜听到了这句话之后,他可瞬间不淡定了。 

 为什么?因为这吴用说的这句话太大了,太放肆了。 

 什么叫张叔夜想要什么,吴用就能给他什么? 

 他吴用有那么大的本事吗? 

 这种抬高自身的方式,在张叔夜的眼里,和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骗术一样,在那里高谈阔论,呈口舌之利,如古之苏秦、张仪、公孙衍一般,巧舌如簧,但是于国于民,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益处。 

 但是,张叔夜毕竟也是一个有修养的官员,他不可能直接对着“智多星”吴用发火 而是冷笑着反问他“智多星”吴用道,“我是心思,现在只想平定水泊梁山匪患,不知道先生能否助我平之?” 

 “晚生此来,正是为了此事,晚生先敢问大人一句,大人准备如何对付梁山泊?” 

 “智多星”吴用三言两语之间,就把这个问题又给丢回了他张叔夜那里去,张叔夜还不得不回答吴用。 

 “练兵马,劝导百姓,剿灭贼寇。” 

 张叔夜也并没有真的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心话,而是随口一说,抛砖引玉,他非常想看看吴用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如此只怕不够吧,大人可知晓水泊梁山之要害何在吗?” 

 吴用胸有成竹的说道,他自信刚刚自己的这一番话,已经是足够能让张叔夜提起兴趣的了。 

 “请明言!” 

 张叔夜也果真如他“智多星”吴用所想,起了兴趣,而吴用则是用扇子比划着说道,“水泊梁山方圆八百里,全是水泊,易守难攻,官军攻打,这便是天然的天堑在此,大人便是如何练兵,也是他们占便宜。” 

 “但是,这八百里水泊能够阻隔我们,也能阻隔他们自己,试想一下,哪家的匪徒能自己种地打粮?他们的吃穿用度,在这水泊里面,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只能够想办法去外部劫掠。” 

 “他们附近的村镇州府,便是其劫掠之目标,但是倘若我们能让他们劫掠不到东西……” 

 “智多星”吴用说到这里,张叔夜就听懂了这“智多星”吴用的意思,吴用这是想要搞坚壁清野的那一套,让水泊梁山坐吃山空。 

 “你是说,围住水泊梁山,使得他们最终没有粮草,饿死他们?这如何能做得到,方圆八百里水泊,若是处处都守,只怕是要十万大军不可!” 

 张叔夜隐约的觉得“智多星”吴用的这个计策其实是可行的,但是问题主要在于成本,就算是十万大军分布在八百里方圆范围内,有些地方都可能是十分薄弱的,人力是耗不起的。 

 “我们驻兵自然不可,但是我们可以迁走梁山泊附近的民众,这样这些贼寇下山,即便是想要去抢,东南西北他什么都抢不到,大的城池坚固,他们必然是不敢来犯,这样他们便只得率军去其他较远的地方劫掠,便可以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和机会,在其回程的路上,一举截断其退路!” 

 “智多星”吴用的这个想法,其实和清朝时期的“迁界禁海”思路很像。 

 迁界禁海是指在清朝初期,为了削弱郑成功的海上势力,政府下令沿海居民向内陆迁移数十里,并禁止船只出海的一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