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展旌旗三村纳版图,挥铁棍孤军犯险地

 老百姓有了地,上面还没有压着他们的坏蛋之后,日子就会一下子好过多了,这时候,李寒笑如果告诉他们,官军打来了,我们人数不够,没有士兵,要是官军打来了,你们这一次得到的东西全都要被他们收回去不说,到最后原本有的还要被拿走。 

 他们会怎么办呢?自然是要拼命的去把这东西给夺回来!保卫他们现在有的这种东西。 

 小农社会中,确实存在着很大量的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但是,只要是他们自己身的利益被侵犯,他们会不遗余力的来阻止和反抗,毕竟刀已经落到他们头上了。 

 你说李寒笑他们还会缺少兵源吗? 

 除此之外,李寒笑要取得这东溪村,西溪村,还道村三村,也是另有深意。 

 正因如此,李寒笑还叫来了那闻焕章到正大光明殿,进行商议,李寒笑也用沙子,耗费了一夜的功夫,做了个水泊梁山附近的地形沙盘出来,以便直观。 

 话说梁山泊主李寒笑端坐那正大光明殿正中虎皮交椅之上,望着沙盘上蜿蜒如龙的朱砂标记——那东溪、西溪、还道三村的河道皆用赤色细砂勾勒,正与中央水泊模型相连。 

 这位年纪轻轻寨主轻抚腰间青铜错金尺,尺上铭文&34;深淘滩低作堰&34;六字隐约可见。 

 此物正是秦时蜀郡太守李冰传下的量水神器,李家世代执掌都江堰时所用,传到李寒笑这手里,这物件已经度过了前年光景,不但无甚破损 反而历久弥新,光洁如新。 

 李寒笑来到这个世界后,拜读祖宗大作,其中十有七八乃是水利巨著,只是不为人知,所谓“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李寒笑也学得水利于心,是此道高手。 

 &34;军师请看。&34; 

 李寒笑指尖划过沙盘中三条支流,&34;要问我为何要去取这东溪村、西溪村、还道村三村,除了为兵马钱粮外,尚有一事,军师想当年做《易河论》,于水利之道,成就不亚于我,此时这沙盘在前,宛若真山真水一目了然,若有人在此处筑堰截断东溪,西溪改道引入运河,再于还道村上游截水&34; 

 李寒笑说着,突然抓起一把朱砂,任由赤色砂砾从指缝泻入水泊模型:&34;不消三月,八百里水泊便要浅上三丈!&34; 

 闻焕章原本舒展的眉头蓦地停住,继而拧作一团,看清了厉害得失,只觉得自己这个军师失职,这样大的一个隐患居然看不出来,不由得背脊渗出冷汗。 

 他这才惊觉,三村看似平平无奇的溪流,竟是梁山命脉所在,当年此地成为巨野泽,泽国千里之时,何曾想过这滔天巨浸也会枯如涸泽! 

 梁山泊主李寒笑一边从怀中取出一卷《岷江考工图》,羊皮卷上朱砂标注着&34;立堰壅水&34;&34;束水攻沙&34;等工法,正是秦时李冰治水秘术。 

 但见这位看似不可能对水利学说有多少了结的年轻人指尖点向东溪村沙盘:&34;此处河床砂砾层厚七尺二寸,当造梯形截流堰——顶宽六丈作走马道,底宽十八丈夯三合土,迎水面以糯米灰浆砌鱼鳞石。&34; 

 军师闻焕章凝神细观,那沙盘上竟用铜丝嵌出等高线,那东溪河道模型里暗藏玄机,水面下用青瓷片标着&34;深淘滩&34;区域,河岸红漆勾勒&34;低作堰&34;位置,这般精妙,却是李寒笑自上梁山之后,就暗中派遣了“活阎罗”阮小七带人潜水丈量三月所得。 

 原来他早就有了长远布局,在水利上早做打算,只是近日才提起罢了。 

 &34;西溪村更要紧处在此。&34; 

 李寒笑突然抽出青铜错金尺,尺上二十八宿刻度精确到分,他量着模型西侧一处河湾:&34;此处曲率合周髀算经&39;勾三股四弦五&39;之法,若设导流堤引水势,可保百年不淤。&34; 

 说着将尺尾插入沙盘,竟带起半幅水利工事图——闸门用汉墓黄肠题凑之木,堰体仿邗沟&34;埭堰&34;结构,分水口暗合北斗七星方位。 

 “寨主深谋远虑,我真是佩服,想来寨主家学渊源,我闻焕章这点微末水利之学与寨主比起来,真是萤火之于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