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慎独(第3页)

 

然而,惊喜之余,刘细君心中也充满了疑惑。

 

如此优秀的剧本,究竟出自何人之手?为何要佚名投稿不透露身份信息?甚至连稿费都不要?

 

她反复查看信件,试图找到一丝线索,可除了文稿,信件中没有任何能表明作者身份的信息。

 

刘细君明白这个剧本对于话剧团来说至关重要,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作者,好好探讨剧本的改编与排演事宜。

 

当大汉传媒主编司马迁接到刘细君派人送来的剧本时,正在编纂最新一期的报道。

 

读着读着,当\"吕霸天\"三个字跃入眼帘,他握着狼毫的手突然悬在半空,墨汁在纸张上晕开一团墨渍。

 

“此吕某,倒与郅都有三分相似。”

 

他喃喃自语,指尖划过\"里正受赂\"的段落。去年在河东郡采访时,他曾亲眼见过豪强与官吏合谋篡改田籍,当时记录的案例此刻与剧本中的情节如出一辙。

 

司马迁忽然意识到,这部戏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当代社会的活化石。

 

读到杨大郎累死田间的章节,司马迁想起阿父临终前口述的《天官书》残卷。

 

阿父曾指着星图告诉他:“荧惑守心,主兵丧。”

 

此刻他却觉得,真正的灾星不在天际,而在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土地制度。

 

他蘸墨写下批注:“杨大郎之死,非死于天,乃死于人也!”

 

当喜儿逃入深山的情节展开,司马迁的瞳孔骤然收缩。他

 

想起二十年前随武帝封禅泰山时,在深山中偶遇的\"山民\"——那些被豪强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衣不蔽体,形如鬼魅。

 

“白毛女”三个字突然在他脑海中具象化,仿佛看到一个浑身雪白的女子在月光下奔跑,身后是无数被压迫者的冤魂。

 

“好一个‘天若有情天亦老’!”读到喜儿怒斥苍天的台词,司马迁拍案而起,震得案上的简册簌簌作响。

 

这部剧的价值是投向腐朽制度的投枪,是唤醒万民的晨钟。

 

最后司马迁在烛影中反复摩挲着\"慎独\"二字的落款,笔尖在空白简册上洇出团团墨渍。

 

他蘸墨在批注中写道:“慎独者,其知史乎?其知民乎?”

 

“带我去见此书作者!”

 

他起身往外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