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惊闻,史上没那悲壮一役(第3页)

 

“什么事啊?”薛师问。

 

阆九川便道:“前朝凉国,有一名将伏亓,在末帝律宗十三年,于烽火关带领伏家军与蛮夷康居苦战一月,最终因粮草断绝,援军久等不至,与剩余三千伏家军以火油浇身,烈火殉城。我想知道,那烽火关如今是在何处,可还叫烽火关?”

 

小九塔内,伏亓也支起了耳朵。

 

薛师和方太傅对视一眼,有些愕然,半晌,道:“我不如太傅博学多矣,虽也看过史记,但烽火关有这壮烈一役?”

 

阆九川脸色一变,捏紧了茶杯。

 

什么意思,没有这记载吗?

 

方太傅放下茶杯,皱眉道:“伏亓其人是有的,但史书对他最后的记载,却不如阆姑娘所言……”

 

“太傅,您叫她小九娘就行了,阆姑娘,没得见外。”

 

方太傅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养生的人最是忌讳急脾气,这话说着,你就非要说点话来岔开。

 

阆九川急道:“太傅,您的话是什么意思?是烽火关那一役不曾记载还是别的?”

 

方太傅看她放在桌上的书,道:“这本史记所书也只是我大郸开国后的历史,不曾说凉国的历史,要找凉国的,得找凉国史记。以及大郸开国前传,也小有记录。”

 

“伏亓出身凉国簪缨世家,世代从戎,却也是世代战死沙场,而伏亓,在烽火关源城对战康居那役,却并非如你所说的,领着伏家军以身殉城。而是他好战且判断失误,抗旨不尊,导致兵败城破,最终被康居悍将斩杀于马下,火烧源城。”

 

方太傅皱眉道:“烽火关一破,时隔不过十天,丰阳破,有人归咎于伏亓消极怠战拖长战事,耽误军情,且不听劝阻,刚愎自用,导致后面连失五城,帝怒,不予伏家之请前去收尸,甚至要夷伏家三族。伏家老夫人带着家中女眷抱着伏家历代儿郎牌位,于宫门喊冤,最终自刎在宫门之前……”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