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办法
“什么忙?”
“帮我打听季姒的消息。”
“可以,我立马派人去打探。”
“谢谢。”
见洛洄笙跟自己道谢,刑荆山心里有些不适,想了想,问道:“所以你究竟打算做什么?”
刑荆山说话时紧紧盯着洛洄笙,见她不说话,心里闪过一个念头。
“你想劫狱?”刑荆山神色肃然问,见洛洄笙脸色瞬间难看,刑荆山知道自己猜对了。
他不可置信看着洛洄笙,她是气晕头了吗?
不说季姒入狱是不是沈贵妃的圈套,单单以长公主身份劫狱,一旦暴露搞不好连她都会搭进去。
“不行。”刑荆山神色冷峻,忍不住上前一步严肃道:“打消这个念头,这个后果是你承受不起的。”
洛洄笙当然知道事情的后果,但比起这些后果来说季姒更加重要,她抿唇执拗道。
“邢将军,季姒是本宫的人,救她也是本宫的事,与你无关。若是邢将军不肯帮忙打听消息,本宫会找别人帮忙,但你别想阻止本宫救人!”
刑荆山见她如此决断,不由得皱了皱眉,正欲解释时,一道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面前。
“长公主。”
洛洄笙看到来人眸光沉了沉,她可不信萧懿会恰好出现在这里,但想到萧懿的身份,洛洄笙没有出声。
刑荆山不是蠢人,萧懿出现在这他用脚趾能都猜到原因,他冷着脸道:“萧少尹倒是清闲。”
萧懿扯唇笑了笑,并未理会刑荆山,眸光深沉看着洛洄笙道:“季女官的事,下官方才都听说了。”
“下官知道季女官是长公主的好友,所以在得知她出事后,就已暗中派人打点好了,长公主不必太过担忧。”
洛洄笙听见他的话,心下一喜,这种事情萧懿没必要骗她,她感激道:“多谢萧少尹。”
见她如此,萧懿心中暗暗有些开心,冷肃的脸柔和了一些:“长公主客气了,能帮长公主分忧解劳,是下官的福气。更何况,只要是长公主的事,下官都会尽力而为。”
萧懿说到这还特意看了眼刑荆山,言辞里意有所指。
洛洄笙注意力都放在萧懿出现在这的目的,丝毫没有注意到一旁刑荆山满脸的不甘,眼神中还透着一丝丝委屈。
“萧少尹能安排本宫跟季姒见一面吗?”
洛洄笙略有些激动的看着萧懿,顿了顿,又加上一句:“不用太久,只需半个时辰就够了。”
然而萧懿却在她期待的目光中摇了摇头,“沈贵妃早有防备,下了死令不许任何人探视季姑娘,除了狱卒谁也靠近不了半步。”
洛洄笙心道果然,尽管早就知道会是如此,但是但凡有一丝机会她都忍不住去尝试。
想到季姒如今的处境洛洄笙心急火燎,她知道因为自己的一番威胁定国公定然不会让沈清颜轻易对季姒下手。
但她之前折了沈清颜的贴身侍女,沈清颜定然会从季姒身上讨回来,单单这个威胁拖不了沈清颜多久。
萧懿看到洛洄笙脸上的担忧,忍不住道:“长公主放心,一旦有消息,下官会立即告诉您。”
说完,见洛洄笙神色没有丝毫变化,他抿了抿唇:“下官会尽力打听消息,也会想办法让长公主与季姑娘见上一面,不过在此之前,还请长公主耐心等候。”
洛洄笙听见他的话,渐渐冷静下来,她不能乱,如果她乱了,那就更没有人能救季姒了。
“说起来,今日好像是邢将军在宫中当值吧?”
萧懿忽然转头看向刑荆山,语气略微有些嘲讽道:“长公主与季姑娘形同姐妹,可邢将军当值期间却任由季姑娘出事,事后邢将军也没有做什么……”
“如此看来,邢将军似乎有点太过没用了。”
萧懿这番话说得直白,明里暗里都在说刑荆山毫无用处,而且还是当着洛洄笙的面。
刑荆山也不是什么蠢货,自然看出萧懿是故意想激怒自己,因此并没有理会他。
见他不搭腔,萧懿只觉得十分无趣,转头对洛洄笙说道:“季女官是被算计的,沈贵妃算计她的目的,想来长公主也清楚。”
“只不过皇上一向宠爱沈贵妃,想要救出季女官,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说到此处时,萧懿见洛洄笙眉头皱起,他思索了片刻,又道:“若是长公主实在担心季女官的安危,不妨试试别的法子,比如从旁的地方入手。”
洛洄笙听出萧懿的弦外之音,她手里有萧懿上月给的定国公贩卖私盐的账本,可以用账本换回季姒一条命。
“多谢萧少尹提醒,本宫会考虑的。”
洛洄笙跟萧懿道了谢,随即转身对刑荆山说道:“劳烦邢将军送本宫回去。”
这时,萧懿不等刑荆山回应,立马主动提议:“下官无事,不如就让下官护送长公主回府吧。”
刑荆山见状立马抬脚走到他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一把将人推开。
他此番举动不止是萧懿,就连洛洄笙都感到了些许讶异,但想到他行事向来直率,便也不觉得奇怪了。
“季姒的事,就劳烦萧少尹多上心了,本宫会记得你的恩情。”
洛洄笙再次向萧懿表达了谢意,随即带着刑荆山离去,这两人一向不对付,若是再让他们待下去,势必会闹出不必要的事端来。
刑荆山虽对萧懿感到不悦,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也知道不能给洛洄笙惹麻烦。
回到公主府,不等洛洄笙开口,刑荆山就向她躬身行礼。
“长公主,臣还有事要做,就先走了。”
洛洄笙没有挽救他,任由他转身离开,眼下她季姒的事更重要。
回府后,洛洄笙把自己关进房里,看着先前藏起来的账本陷入纠结。
先前她之所以将盐务账本交给宿君嫄,而不是直接公之于众,就是为了稳定朝堂。
毕竟定国公府是太后母族,如今再加上一个深受永和帝宠爱的贵妃,一旦定国公府出事,朝堂上下定会动荡难安,于国本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