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粪工传奇(第2页)

 李长河终于松一口气了,顿感倦意袭来,随便靠在一面墙上便睡着了。

 ......

 时间一晃,七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让人谈之色变的霍乱也在李长河科学防控下逐渐平息,到如今,死亡的病例与历史记载相比,大大减少,不过屈指可数二十三人。

 但就算是这样的成果,李长河也没有过多高兴,他知道,若是自己能够发现更早一些,或许这二十三人也不会失去生命,而这就是身为医生的使命与责任。

 再说长安城,随着霍乱这个热点事件的降温,必定有下一个热点事件出现,这几日坊间百姓都在谈论一个叫《长安日报》的新奇玩意。

 走在街道上,总能听到不少人谈论着报纸的事。

 这七日,虽然李长河主要负责霍乱事情,但报纸事情也没有拉下,在他的助力指导下,活字印刷和廉价的竹纸被提前发明,并开始了初步推广,

 其效用让不少工匠惊讶,不仅大大改进了效率,成本更是难以想象的低廉。

 也是为了让报纸快速普及,李长河也是做了不少工作。

 为了让报纸更加丰富多彩,李长河亲自定版面,当然主版内容是国家之事。

 但副版就比较多元了,有广告类,可登展商家和货物讯息,方便宣传。

 有生活类,可刊登一些不同地方的物价。

 有新闻类,刊登的是长安城发生的的事。

 有文学类,可刊登诗词歌赋。

 还有故事类。

 这其中,还伴随有一个插曲。

 第一批报纸售卖效果很差,虽然李长河也进行了先期宣传,但购买者还是甚少,且这报纸是按月收费,每月五文钱。

 这五文钱看着不多,但对大唐现在大部分人来说,还是一笔不小开支,这五文钱可购快两斗米了。

 于是李长河想了一夜,终于想出办法,那就是刊登四大名着中的《三国演义》。

 新颖的题材,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了不少人,也让报纸知名度逐渐打开,买的人是越来越多。

 最重要一点就是报纸的功效也逐渐显露出来,国家政策等可以快速直达长安城各处。

 这不,近几日肉眼可见,长安环境好了起来,原因就是报纸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了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

 而且李世民也在报纸刊登诏令,要求长安城百姓勿要乱扔垃圾和随地大小便,为此成立了纠察队,专门负责街道巡查。

 当然,堵不如疏,这个时代,粪便可是一种资源,一种良好的肥料。

 本来长安城的掏粪工主要是有官身的人干,李世民下令放开限制,普及大众,加之报纸稍微一宣传,很快头脑机灵的人就想要进入了掏粪行业。

 但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已有人捷足先登了,有一个叫罗会的人已经垄断了六成的掏粪行当。这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