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财税之法

 李长河之所以如此着急忙慌,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驾轻就熟,来到皇宫,宫门侍卫已非常熟悉李长河,所以简单检查就放行进入。

 这个时间,东宫早朝已散,但内阁成员还在处理国务,为了处理国事方便,李世民专门在皇宫内找了一个地方做办公区域,名为:政事堂,内阁大臣和李世民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处理事务。

 见李长河慌忙赶来,李世民赶紧召见。

 见内阁成员都在,李长河看了一眼,然后有些欲语难说出口,李世民也是瞬间明白,将其带到政事堂自己办公室。

 “说吧,发生什么事情?让你这小子如此着急?”李世民问。

 李长河赶紧道:“老师,今日行走街上,见到流民,我突然想到自己在新旧唐书记载,贞观元年灾情连绵,关中春有旱灾,秋有洪灾,且贞观二三年还有蝗灾来袭,我们需要早做打算。”

 李世民顿时神色肃穆起来,眉头皱成川字,已经完全将自己带入角色中。

 沉吟片刻。李世民道:“走,出去与内阁大臣再确认一下。”

 政事堂内,李世民发问:“玄龄,今年天下收成如何?”

 房玄龄先是一愣,然后道:“圣上,今年丰收之年,除个别地方受天灾影响,整体还算平缓!”

 李世民眉眼忧愁更多,“个别地方天灾?刚李县男告诉朕一个情况,长安街上流民最近有增多迹象,这可不是好消息,若明年天公不作美,储存的粮食可还能应对?”

 “这...”房玄龄心中一紧,他想起前几日确实有雍州府递上折子说最近长安流民渐多,今日皇帝再提,难道是自己忽视了什么?

 这时候裴寂似乎看出了点什么,站起身道:“圣人,若天公不作美,明年粮食受创,那以目前储存粮食情况,却会捉襟见肘,如今长安粮仓只够满足四个月。”

 李世民重重看了裴寂一眼,虽然这家伙有些方面很差劲,但是才能还是很强的,在从太原到长安一路上管理粮草后勤一直没出过大差错。

 李世民点点头:“如此看来,粮食问题颇为严重,民以食为天,细微处见真相,如今外有强敌环伺,若内部再不稳,后果不堪设想,需要好好思虑。”

 “裴首宰,有何良方?”

 裴寂这几日算是初步摸透了点李世民。

 以前总觉得李世民高高在上不可捉摸,但自渭河之盟之后性情大变,虽更加神秘,但却也更容易揣摩,听李世民这话,他心中已有对策。

 “圣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收成不错,我们可趁机低价买入粮食储备下来。”

 “善!裴相此举深得我意,尔等内阁诸臣速速拟个折子,将此事推进下去,明年是贞观开局之年,一切求稳,还有,同步命令下去,做好各项农事准备,防旱抗洪,该铸堤坝的铸堤坝,该挖水渠的挖水渠。”

 “各地的粮仓也要复查核验,高士廉,找人负责巡视,确保无误!”

 高士廉:“臣遵旨!”

 “好,这件事一定要做好,诸位阁臣继续处理政事,李县男,坐,朕还有事给你说!”

 在李世民要求下,李长河坐到了一个长会议桌前。

 没错,现在会议桌椅已经造出来了。

 当然这个不是李长河的原因,而是自己老师李世民的主意,

 唐朝的盘坐对李世民来说很不舒服,所以命宫造处工匠照着现代工艺,造了些桌椅出来。

 如此方便之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世民大手一挥,将其安置在了朝堂和政事堂等办公处。

 上朝也不用盘坐着了,都坐在椅子上。

 虽然此举有礼部一些官员觉得有些不妥,但是几日后,享受到桌椅的方便舒适后,他们一个个也不说话了。

 李长河坐定,政事堂内内阁众人远远看着李长河,眼神中充满了一些其他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