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治国论的抛出,舆论之战已起(第2页)

 静,非常之静,朝廷之上似乎没有声音,于是一天之内这则《治国论》火遍长安。

 但这个火爆情况很快在第二天发生新的改变。

 李长河署名:《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李长河以《礼记·大学》内容开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总结下来即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方法论,但是李长河随后语言一转,表明第一步格物有问题!

 如果第一步就错了,那很明显就是后面全错了,那就是直接质疑儒家经典,这一下子将长安所有儒生心中气意提起。

 李长河随即提出:圣人必可学而至。

 表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只是形而上学的去探求事物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就是疲于拼命向外穷索,使得精神外驰。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不是次第的修行顺序。

 身、心、意、知、物者,本该是一个事,那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