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历法终将归一,农历至此诞生(第3页)

 “太阳历为具体为: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更为精确为: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约29.53天,全年一般是354天或355天,比回归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

 “因而需要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刚说的是固定的太阳历法,而只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与太阳历相比每年更是差了约10.875天。”

 “因而必须协调,不然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年了。”

 “所以需要至闰法。”

 “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初一日。”

 “以朔望月为准的,月份就符合圆缺规律,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合理至闰,如“19年7闰”法,平年为12个月平均有354.3672天,而闰年比平年多一个闰月,因此平均有383.8978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

 “而纪年方面...”

 李长河目光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道:“朕欲以黄帝纪年元年为开元,这一年为甲子年,也是干支纪年法的最早源头,以此订立纪年体系。”

 “名:中华纪年法,即中元。”

 “以明年贞观开年为例,正式场合可称:中元3324年,贞观元年。”

 “圣人,那中元之前的历史如何叙述?”袁天罡立马发问。

 李世民道:“可称为:中元前。”

 袁天罡随即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

 又说了很久。

 “那制定好的如此历法如何称呼?”李淳风最后发问道。

 “不违农时,农为根本,就叫它:农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