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明帝之称欲临世(第2页)

 观则示也。

 贞观:以正示人也。

 表明了李世民治世的准则,那就是持正,让天下百姓看见自己的诚意,不偏不倚。

 以公平治世!

 年号,祭祀等事情都好处理,有一点李世民一直在思考。

 那就是百姓对自己的称呼问题。

 在朝廷官场中,人们都称其官号,比如首宰,总理,国公之类的,一目了然。

 但对于皇帝来说,只能称皇帝或者圣人。

 李世民不想这样,他想打个样,将此名称区分开来。

 本想下个令,让百姓称自己为贞观帝。

 但现在的百姓还未习惯以年号称皇帝名讳。

 而且贞观帝这个名称听起来不够霸气,不符合李世民的人设。

 有些中规中矩的意味,不太够亲近百姓,也显示不出来自己治国的雄途霸心。

 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称谓。

 与李长河商量一番,很快给出一个解决办法。

 自称法。

 这可追溯到秦始皇。

 始皇认为自己朝代可以千秋万世,所以自称秦始皇,因而民间百姓也皆知。

 但可惜后代不给力,二世而亡。

 李世民自然不会给自己起这样一个名讳,他想要一个响亮的名号,一听就知道皇帝壮志雄心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