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自然灾害来处理

 但实际,所能困惑的问题,皆有办法解决。

 唯社会生产力发展即可。

 而计划,已有准备。

 时间一转,六月一日。

 随着科举事件热度的逐渐落下,百姓们也都回归了自己的生活。

 但一个热点的落幕,意味着另外一个热点的崛起。

 那就是贞观元年的自然灾害正在逐渐展露出自己的破坏性。

 早在半年前,李长河和李世民就在预备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

 首先是关内饥。

 关中地区的开年旱季会导致粮食减产,而后导致作为帝国中枢的长安地区陷入强烈的缺粮动荡中。

 于是早早开始从江南调粮入关内。

 加上对关内的水利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修缮,尤其是郑国渠的疏通。

 这就导致,虽然关内久旱不雨,但是凭借着郑国渠的水利工程,至少保住了关中九成的农业用水灌溉。

 当然,减产是一定的,经过初步统计,整体的收获是寻常年份的六成。

 虽然不是丰收,但至少保证了关内地区百姓不被饿死。

 更不用让他们如历史上般,被迫出关乞食。

 加之江南地区的粮食调入,关中如今不是特别缺粮。

 只不过就是粮价比往年贵了许多,且只能保证基础能吃上饭。

 若是想要改善生活,想都别想。

 但贞观开年的麻烦不止这些。

 大旱还意味着有一个麻烦降临,那就是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