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贞观二年之度支(第3页)

 在如今来说,在一文钱可以买四斤低品粮食的现在,是一大笔钱。

 三千元相当于普通人不吃不喝,在百亩农田,每年丰收基础上,至少劳作十年,且没有任何成本输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收获这么多。

 这点对于一些商贾家来说比较有利。

 所以,教育预算预计两千五百万至三千万。

 而后官员俸禄支出三千万左右。

 人均年俸三千元。

 现在的官员俸禄支出还算好,毕竟经过改革,官员数量下降不少。

 历史上,贞观年间京官最少的一年仅有六百四十三人,全国也仅七千出头官员。

 然后又一个大头是全国道路建设,这依旧是重中之重,五千万至七千万。

 还有其他

大项支出,大学支出和科研五百万,十大公司建设支出和全国矿业开采支出一千五百万,卫生支出八百万,预备灾害准备金三千万。

 这些零散算起来已经三亿五千万。

 其他四千万是一些更小的杂费支出,比如皇室支出,比如特定地方扶持支出,比如对外维稳支出,地方撩人安抚等等。

 三亿九千万,这是经过缜密计算得出的最少支出。

 虽然很无奈,但的确需要这么多支出。

 就当大臣都感觉今年压力山大时,李世民却突然笑了。

 “诸爱卿不要太悲观,虽然支出巨大,但是经过贞观元年开源节流,我们的财税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李参议,你给同志们讲讲。”

 李长河起身,从一旁拉出来一个木制黑板,然后来到太极殿中央。

 “贞观二年虽支出高达三亿九千万,但今年的财税收入同样巨大,请看。”

 “预计贞观二年商税可达到...”李长河写下一个数字。

 “什么?”太极殿内的大臣顿时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

 喜欢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