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魏的铁血生涯天乙贵人
第209章 拓跋嗣的心思(第2页)
张氏一个妇道人家,朝政都在徐羡之他们手里,只能同意他们的请求。
于是他们废了刘义符,决定立刘裕三子刘义隆为帝,他们成功排除了老儿刘义真。
群臣没有反对,因为反对也没有用,徐羡之他们的能量巨大。
刘义真丢了长安,所有人都不喜欢他,可是这也不能全怨他!
一个十二岁的孩童镇守长安,你说他能守得住吗?
不管怎么说,他们避开了刘义真。
刘义真和刘义符这对难兄难弟,只能在背后咒骂徐羡之他们。
终于在半年后,徐羡之就把这哥俩处死了。
可是他们选的刘义隆不会感激他们,成了徐羡之他们的掘墓人。
当时有人建议,立刘裕四子刘义恭为帝,可是徐羡之他们不同意。
刘义恭当时才十岁,刘义隆十五岁,他们觉得年纪大一点执政能力会好一点。
刘裕的所有儿子中,只有刘义恭最为正直忠厚,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废掉刘义符后,刘宋的政权焕然一新,政令军令畅通无阻,刘宋爆发出惊人战斗力。
不是他们多么强悍,是刘宋没有退路了!在往后退,只能被拓跋嗣诛杀。
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全部被拓跋嗣占领,刘宋如果在退,只能被拓跋嗣攻破京师,然后灭国。
一年多的败仗让刘宋政权清醒了。
刘义隆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精明干练,群臣对他基本满意。
踌躇满志的拓跋嗣据马淮河,正在幻想着马踏金陵城,一统华夏的美梦。
可是他的噩梦马上就来了!
一年多的高强度战争,士兵们疲惫不堪,军队瘟疫横生,厌战情绪很高。
草原民族不善于攻城,拓跋嗣每次攻城,伤亡很大,士卒怨气很大。
拓跋嗣达到了人生巅峰,立刻召集人马开始征集战船,准备渡河。
檀道济休整了水陆大军,集结了二十万精兵,现在刘宋政权是万众一心。
好不容易,征集了数千条渔船,拓跋嗣一声令下,于是千帆并进,准备一举踏平刘宋。
到了江心,北魏大军就傻了眼,只见密密麻麻的刘宋战船挡在了他们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