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刘义隆的谋略(第2页)

 刘义隆把谢晦调离金陵担任地方刺史,给了傅亮很多钱,让他归养乡里。

 军队暂时找不到接替檀道济的人,就让檀道济在地方上做了将军,让他远离京城。

 谢晦离开京城时,抱住徐羡之和傅亮说道:“哥哥们,永别了,刘义隆肯定会杀了我们的。我们让他做皇帝难道错了吗?”

 徐羡之白胡子一撅说道:“事已至此,害怕也没用。刘义符和刘义真都是我杀的,让他冲我来好了!”

 傅亮拍着谢晦说道:“贤弟,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没有背叛刘义隆,并且交出了手中权力,他应该不会杀了我们。如果要来,我这颗人头就送给他了!”

 “哥哥们,你们多多保重。兄弟走了!”谢晦带着无奈和深深地忧虑离开了京师。

 徐羡之他们的退出朝堂,刘义隆一下子就大权在握,今后谁也威胁不到他的皇位。

 徐羡之他们也不能!因为他不是刘义符。

 朝中很快就有人弹劾徐羡之,说他擅杀先主,无故诛杀宗室,意图谋反,应当凌迟处死。

 刘义隆看到这份弹劾奏章后,心中犹豫起来。

 他虽忌惮徐羡之等人,却也不想落得个过河拆桥的恶名。

 沉思良久,他决定将此事交由大臣廷议。

 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一部分大臣认为徐羡之举兵弑君,罪大恶极,应按律严惩;另一部分则称其扶立之功不可磨灭,如今已无实权不应再追究。

 这时,一直沉默的檀道济站了出来。他深知刘义隆心思,进言道:“陛下圣明,徐羡之等人虽有功于社稷,但擅杀君主之事若不严惩,恐后世效仿。然陛下宽仁,可赐死以全其体面。”

 刘义隆听后,微微点头,最终下旨赐死徐羡之。

 傅亮听闻消息后,长叹一声,自尽而亡。

 远在外地的谢晦得知兄长们的死讯,悲愤交加,率部起兵反叛。

 刘义隆知道谢晦的能力和势力,如果让别人带兵未必能灭了他,于是他想到了檀道济。

 一纸诏命,檀道济来到了金陵皇宫,刘义隆看着威风凛凛的檀道济说道:“檀爱卿,父皇在世,常常夸赞将军您忠勇盖世,天下无双。朕知道徐羡之他们诛杀两位皇兄,如今已经畏罪自杀。你是被迫参与政变,朕体察你的难处,所以没有追究你。如今朕没有难为谢晦,可是这个贱骨头却起兵谋反。朕没有抛弃他,他却要抛弃朕,朕很为难啊!爱卿您是三朝元老,国之柱石,朕很年轻,没有治国经验,这件事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