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生死情蒲城小民

第13章 过关进厅(第2页)

 “一炷参叩羊左义,刎颈全交仁义香。二炷敬请桃园义,齐开霸业忠义香。三炷恭迎天地侠,梁山结拜侠义香。”刘景荣继续说:“昔日瓦岗群侠拜,各奔天涯散八方。有仁感怀天下安,无义反目手足伤,宁为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警醒后人全忠义,唤作有仁无义香。”

 “在下西岭王介甫,江湖人称赛比干。”算命先生继续说:“敢问兄弟高姓大名。”

 “在下刘景荣。”刘景荣从容回答。

 “大当家的有请!”赛比干说:“请!”

 “慢!”刘景荣说:“上完忠义香,不忘太平炮。在下受馈一挂鞭,借义齐名太平炮。”说完,他取出半支香,燃着鞭炮,扔向东方,随着噼里啪啦的短促声响,他又在香炉中插下半支香。

 “请!”刘景荣跟着走,他心里暗自庆幸师父教了自己一部分江湖切口,自己早已倒背如流,要不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旁的二狗却傻眼了,他听着这些,宛如坠入云雾。

 刘景荣拉着二狗一起走向聚义厅,所谓聚义厅,也叫忠义堂。《水浒传》中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江湖草莽们最讲义气,聚义本有聚集天下义士之意,更有对加入者相互讲义气的暗示,晁盖起聚义厅,本意是聚集迫不得已,落草为寇的侠义之士;宋江接受之后,因为一心向往朝廷的招安,就改为忠义堂,寓意忠勇为国,义气担当,国家为先,小家在后。因为宋江的水泊梁山本就影响深远,加上《水浒传》的广为流传,所以民间草莽们均以“聚义厅”或“忠义堂”命名,其区别是“聚义厅”广交好汉,劫富济贫;而“忠义堂”则是聚忠纳义,报效朝廷。

 刘景荣在聚义厅前看到一把椅子,椅子上是一张尾巴朝上,脑袋朝下的虎皮,并没有人坐,两边都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土匪,背上都背着把刀,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丑的俊的全有,刘景荣从未见过这个阵仗,但是刚刚过了几关,心里颇有自信,就壮着胆子躬身施礼说:“刘景荣代赵家来拜山,恳请寨主行个方便。”

 此话一出,台下一片哗然:绿林中忌讳“拜”字,因为“拜”和“败”同音,容易混为失败。立即有人就问:“你是刚上跳板的?”

 “在下初来乍到,还请各位见谅。”刘景荣继续说:“各位豪杰,在下受人大恩相助,特为赵家小姐绣娘而来,理当两肋插刀,虽死不辞。”

 “世道乱了,世俗坏了,怎么村里那么多人,唯独来你们俩乳臭未干的毛小子?”一个人说完,大家立即哈哈嘲笑,还有人说:“就是!嘴巴和那儿都没毛的兔崽子,也敢来爷的山头?”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刘景荣回答:“倒是你们,少拿俺开心,俺是来办事的。”

 “真想不到,过了5关的是个眉清目秀的穷小子。”说着一个敦厚壮实的声音不疾不徐地传来,话语平和,声音有点不阴不阳。大堂立即安静了下来:“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年。你们都该跟他学学。”

 整个西岭能带来如此震慑效果的,也只有夺命镖,果不其然,来人正是土匪头子:夺命镖。本以为夺命镖是个一脸横丝肉,满身腱子肉,五大三粗,横眉立目的粗人,没想到竟然是一个身材中等,样貌普通,看似忠厚老实的人。却把大家都吓住了,他不紧不慢地说:“你是赵家什么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