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生死情蒲城小民

第14章 坐地起价(第3页)

 “逃难咋能不带钱啊。”刘景荣没好气地说:“都归人家土匪了。”

 “还不知哥哥们叫啥?”赵小姐听了不由得感动,就问他们名字。

 “我叫刘景荣,家里排老三。”刘景荣回答:“我家里种地和治病。今年16了。”

 “俺姓张,叫二狗。”二狗继续说:“村里出来的,糙人一个。今年才14。”

 “我姓赵,大家都叫我绣娘。我的女红在村里很好。”赵秀娘说:“我今年15了。明天本来要……今天要不是你们,我……”她说完脸就红了。

 在这里,得给大家解释一下,过去女孩子生下来是不给取名字的,往往以姓氏加排行,配合姑、娘、姐、妹,比如:《白眉大侠》里九天玄狐夏八姑,《聊斋》中的封三娘,电影中的刘三姐和杨八妹等等,以刘三姐为例,其本意是刘家排行第三的姑娘。而女人出嫁后,随夫姓,会夫姓在前,己姓在后,比如苏轼的夫人王弗,亡故后便是以“苏王氏”立碑的。

 三人边说边走,气氛缓和了很多。尽管刘景荣和二狗体力好,可是绣娘本是山里的人,翻山越岭,本是小事一桩,反倒是绣娘总要停下来等他们;走出去一小时左右,三人肚子很饿。刘景荣拿出了干粮给绣娘,三人一边就着水吃干粮,一边休息一下。

 “荣哥,你今天干啥上三炷半香,后边说的什么羊左义,桃园,瓦岗又是啥啊?”二狗见周围没有危险了,就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俺以前听说书先生说过刘关张结义,水浒英雄和瓦岗结义;就是不知道羊左义是啥。”

 “哦……我也想听听。”绣娘一名姑娘,只会针织女红,下地干活,并不识字,而且山里的娱乐项目近乎没有,除了逢年过节,有些仪式之外,大家更多的是拉家常,侃大山。

 “中啊,就是得多给我留点儿水。”刘景荣吃完一块干粮就说:“不过丑话说头里,咱这个故事有点吓人,大晚上的,吓坏你俩,我可不管啊。”

 接下来,刘景荣就讲起了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春秋时,楚元王求贤若渴。出身低贱且满心抱负,才华横溢的羊角哀和左伯桃得知消息后,就去投奔元王。俩人结识后,感觉相见恨晚,义气相投,一道去楚国。没想到当年的天嘎巴的冷,雪异常紧,俩人花光了盘缠,食物也只够一个人的。

 两人都不愿辜负彼此,但还是左伯桃自杀后,把食物和衣服留给了羊角哀。羊角哀投奔元王后,献十策,元王接纳,他因此得到赏赐。当官后的羊角哀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左伯桃的尸体,选择了一块好地方安葬。没想到安葬好第一晚,左伯桃就托梦说:“我和荆轲墓挨着,荆轲总揍我。”羊角哀就派法师做法,安抚他们。没想到次日晚上,左伯桃鼻青脸肿地又来托梦;羊角哀问:“你报过我的姓名了吗?”左伯桃说:“就是报过了才挨的打。”

 天亮后,羊角哀找到左伯桃的墓,说:“荆轲这么可恶,我就来帮你吧。”之后,横剑自刎,死后和左伯桃葬在一起。当晚,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还隐隐听见喊杀声。再到天亮,荆轲的墓就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