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风云突变(第2页)
咸阳宫内依旧歌舞升平,美酒佳肴更是数不胜数,胡亥不知在何处,龙椅上坐着赵高,正享受着百官的庆贺。
一个小太监急切的跑了进来,站在赵高身旁,小声说道:“丞相大人,武关城破,叛军正朝帝都而来。”赵高毕竟是见过大风浪的,手中酒杯微微颤抖,很快便恢复如常。他看着门外,依旧阳光明媚,心中却是惶恐不安。原本他是想扶胡亥上位,自己大权在握,毁了这摇摇欲坠的帝国,给屈辱而死的长公主陪葬,但自从坐上这个位置,一切都不同了,此时的他竟舍不得这华美的宫殿,前呼后拥的感觉让他忘却了初来时的羞辱,一步踏错,万劫不复的忧愁。赵高环视脚下的百官,问道:“叛军攻破武关,何人敢领军退敌。”此话一出,整个咸阳宫好像翻天覆地一般,百官都是你看我,我看你,噤若寒蝉,哪有人敢领军作战。赵高怒道:“都是废物,若不是手握三十万边军的王离不愿参战,哪能让那些流寇这么嚣张,你们都是本相提拔之人,关键时刻,都是畏畏缩缩,留你们何用。”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站了起来,正是被派去骊山修陵寝的章邯,他早有建功立业之心,谁知道本为内史,却成了修陵墓的,叛军攻破武关,对他来说或许是一次翻身的机会。
赵高看着起身之人,竟然是章邯,毫不在意的说道:“章邯大人,这里是咸阳宫,不是骊山陵寝,本相现在要的是击退流寇的将军,不是修建陵墓的监工。”这话一出,宫内尽是耻笑声。章邯毫无在意,义正言辞的说道:“丞相大人说的对,下官只是个陵墓监工,但这宴会之上的百官,不乏身经百战之辈,为何无一人敢领兵出战,无非是因为这帝都之内无兵可派,丞相若是信任下官,无需兵马,只要一道召令即可。”赵高自然明白他们不敢出征的缘由,此时帝都只有不到五万兵马,自然要留着护卫皇城,他倒是好奇章邯说的是什么诏令,点点头,示意章邯说下去。章邯继续说道:“只需丞相大人下令,释放骊山囚徒徭役,还有帝都关押的罪犯,若是杀敌立功,可以免除罪责,下官带着这十万大军,一定能剿灭陈胜的十万流寇。”赵高点点头,挥手让身旁的小太监去办,但他仍有疑惑:“章内史,你说的好办,本相现在加封你为将军,只是你要如何退敌。”章邯不假思索,答道:“流寇能够成事,无法是因为丹阳疏于防备,武关并无援军,他们目标是帝都,下官就在蓝田拦击他们,想必叛军军粮有限,无力突破蓝田防线,必然会生嫌隙,或退回武关丹阳,或东去与六国叛军合兵,分而击之,叛军定可平定。”赵高大喜:“想不到章将军竟是将才,本相和陛下就仰仗将军了。”章邯不想留在这酒肉腐臭之地,达到目的后就告退离去,身后的咸阳宫很快又恢复了歌舞升平的景象。
义军军营都是欢庆之声,陈胜也和手下将领庆祝拿下武关,憧憬着攻破蓝田,打进咸阳宫。吴广面色突然面色凝重,想了想,放下酒杯:“大王,虽然我们昨日攻破武关,又夺了粮草辎重,但是帝国援军也都尽数逃回,想必此时咸阳宫内已经派出了援军,蓝田不好打啊。”欢庆的时刻,被吴广浇了冷水,陈胜心中不快,低沉着声音质问道:“照你看来,我们应当如何应对,难不成固守武关,止步不前吗?”吴广摇摇头:“我们揭竿而起,自然是要推翻这暴政,还天下太平,只是这定原关外,帝国大军毫无损伤,若蓝田战事焦灼,想必会赶来驰援,那我们的麻烦就大了。我们破丹阳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六国故旧王族势力想必也是蠢蠢欲动,若是知晓我们已经攻破武关,兵锋直指帝都,他们定然也会起事,这样一来,就不必担心关外援军了。”孙关也附和道:“吴广说的不错,只有让这天下战火重燃,才能推翻这暴政。”陈胜点点头:“那就交给你们去办吧,正好在这武关消耗太大,休整几日吧。”
起义军势力庞大,攻破武关的消息很快就传遍天下,六国旧势力都想恢复旧时荣耀,关外战火重燃。
探子骑着快马飞奔进了吴郡城中,直入郡守府。此时怀王身旁只有上将军,上将军自从惨败给项云,狼狈逃回,一直躲着不敢出来,也是听说楚南想见他,才被怀王叫来,低头站在一旁,不敢抬头。
怀王也是没想到会输得如此凄惨,原本想着除了项云,楚南就不敢对自己指指点点,得到雅沁,日夜守着温柔乡,这才是帝王日子,谁曾想,千人兵士,一夜之间竟只逃回不足五十人,若非雅沁制止,怕是要全军覆没,意气风发的上将军是自己唯一的指望,现在也是这般死气沉沉的模样,虽然不愿再做傀儡,也是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