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山匪出战(第2页)

 大王学着文士的模样,对着韩铭鞠躬行礼,满脸笑意:“先生果真是高人,留在我这山寨定然是辱没了先生,在下有意投奔王离,只是苦无门路,若是能立下大功,定然不忘先生恩德。”韩铭心中窃喜,果然是如此,若只是想劫道,也不必再来找自己,如今苦口婆心的劝说,必然是另有所图。韩铭装作心动的样子,但又犹豫不决,欲言又止。见他迟迟不开口,大王耐心基本被耗尽,凶神恶煞的盯着韩铭:“若是能立大功,我一定把你的功劳告诉王离将军,若是还不肯说,你会品尝到最痛苦的死法。”

 气氛酝酿的已经足够,韩铭轻蔑的抬起眼睛:“大王,就怕王离将军会嫌弃我布衣出身啊。”大王已经等不及了:“王离能有今日也是靠祖荫庇佑,他祖上也是布衣出身,当今丞相大人还是宦官出身,只要能立下大功,这些都不是问题。”韩铭闭起眼睛,深吸一口气:“罢了,不是我对不起故国,实是故国无我容身之地啊。为何分两次运送粮食和银饷,其实很简单,只是运送的地方不同罢了。”这个答案正是大王猜想的,翘起眉毛,装作疑惑:“照你这么说,那这银饷是要运去哪里呢?”见到大王好奇的神情,韩铭断定他已经相信:“大王睿智,想必早就猜到了,就是送去大梁的,章邯好财,人尽皆知,与王离不睦,想必大王也早有耳闻,送银子给他,只为让他作壁上观。”韩铭说的句句在理,大王点点头:“果然如此,难怪这章邯一直驻军大梁,不与王离前后夹击叛军,只要夺了银饷,搜出往来信件,想必功劳足以封侯。”大王说完,立刻转身离去,出了房门,看了一眼身后的郎中:“不惜一切办法,把人治好。”

 老郎中见大王已经走远,轻轻关好破碎的木门,怨恨的说道:“心中有气,何必拿我这房门撒气,可惜了这红楠木了。”看来山匪内部也并非一条心,韩铭明白,能否脱身,就看眼前这位老郎中了。

 韩铭还未开口,老郎中已经说话:“年轻人,你说的话半真半假,好心机啊,这顿毒打没有白挨。”韩铭心中大震,没想到被眼前这苍老的郎中看出,原本还想掩饰,郎中摇摇头说道:“你也不必紧张,我是齐人,原本是东郡郎中,生活所迫才入山中采药,不慎跌入山谷,是这山匪救了我,留我在山寨治伤,空留个头领的名号,老夫知道,这山匪喜怒无常,难成大事,你能骗他离开,老夫正好归家。”韩铭无力坐起,只能微微点头:“先生高义啊,何不参加义军,推翻这暴政。”郎中笑了笑:“老夫是齐人,孟尝昔日投咸阳,不能容他,魏人李斯,学于稷下学宫,拜荀子门下,也算半个齐人,落得个腰斩收场,老夫不会投奔他过,宁愿枯死故地。”韩铭知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但这老郎中绝非普通人,见识非凡,还是想争取一下:“老先生所料不差,昨日被抢粮食的是吴郡兵士,但今日来的是齐地游侠,他叫彭越,若先生有意,可以投奔于他,日后夺了东郡,也能让家乡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听说带头的是齐人,老郎中原本黯淡无光的双目立刻泛起了色彩,点点头:“若真如你所说,老夫就留在这里等他,只是你这伤,若是自己离开怕不容易啊。”韩铭笑了笑:“不瞒先生,吴郡兵士早已埋伏在谷外,只要先生能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就好,我这腰间酒壶是彭越所赠,先生拿上它,彭越一定会重用先生的。”看着韩铭一脸赤诚,老郎中点点头,解下酒壶,坐在一旁。

 大王带着山寨山匪几乎倾巢而出,只留下几十个年纪大的看守山寨,为了防止被偷袭,离开之时,山寨之中灯火通明,点燃了所有的火把和火盆,一副山寨有多人留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