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页)

 其中大致内容都差不多,皆是描述入京以来的经历、传报喜讯。 

 唯有给尚乐县程飞的信件中,提到了桥西赵二狗,请其帮忙抚照一番。 

 随后他便购置了些礼物,前去东城崇义坊拜访姜府,也就是靖安校尉姜任在京城的家。 

 等抵达姜府投递拜帖时,周元才知道靖安校尉早早向家中传递了信件。 

 为此,姜府众人早已做足了准备,就等他前去拜访了。 

 奈何京营将官管的严,他一直没去成。 

 等他成为灵试榜魁的消息传遍京城时,姜家众人忙更换了招待规模。 

 “小郎君快快入座,你若再不来,我都不知该如何向我家大郎解释了。 

 若让他知道我未曾招待你,定埋怨我不帮他照顾袍泽兄弟。” 

 “伯父误会了,实在是参试忙碌不敢分心,才耽误了行程。 

 今日刚一出宫得了空闲,我便备置了些拜礼,匆匆赶来。” 

 “你这孩子,太过生分了,你即是大郎好友,将此处当作自己家便是,何须带什么礼物。 

 你等等,我去寻些好物赠你,定让你满载而归。” 

 姜任的父亲也曾是军中武将,但受了伤、双臂只剩下一条左臂,因此赋闲在家。 

 等他走后,姜任的正妻才让身旁的男孩施礼拜见。 

 “叔叔的武魁贴真是好大名气,不知能否给我家孩儿也写上一封。” 

 “自然可以,请问令公子名纬。” 

 “他竟然忘了告诉叔叔孩儿之名,却是失礼了,我儿名桢,还望借叔叔名号增其武运。” 

 姜任的正妻看起来有些冷清,但对孩子的那份爱护却非常直接。 

 或许她等姜父离开才求武魁帖,就是怕弄得家中孩童一人一份,稀释了她儿子的特殊。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于情于理周元都该抚照一下靖安校尉姜任的儿子。 

 因此,他不仅给姜桢写了份请帖,还亲口邀请姜桢参加他的庆宴。 

 面对周元的邀请,年仅十一岁的小姜桢非常成熟稳重,接过请帖之时,还郑重行礼道。 

 “多谢周叔邀请,我不会让您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