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黑胖的老鼠

第165章 整顿吏治的秦王(第2页)

这也是明朝的刑律,民告官自然是可以的,百姓或者官员也都可以互相告状。可是一旦查出诬告,那就直接惩处。

“关在衙门”马寻问道,“他们告的是官,让他们去衙门合适吗让猫守着鱼,将老鼠扔进米缸,你觉得合适吗”

朱樉立刻说道,“我这就差人将他们收进军营,有亲军都尉府看着就行。一应乡绅、官员等虽然不会缉拿,只是也派人看着。”

马寻点头说道,“既然你知道该怎么做了,那就去做,何必问我。”

朱樉一下子就有了底气,一副威严的姿态面对原告,“本王已经知晓你等所求,若是你等有冤屈,本王定会为你们讨个公道。”

随即朱樉下令说道,“来人啊,将人带回军营好生照料,待本王祭祀完毕再审此案。”

这也是个临场发挥出色的好演员,明明是要等旨意、明明原本是不想插手的,可是现在做出了安排,有条有理也让人挑不出毛病。

一切看似都有条不紊,好像也只是在小小的波折之后回归到了正轨。

不过大家显然不可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甚至有些人这个时候就是在强撑着罢了,心里早就乱成了一团麻。

以前太子来过凤阳,包括秦王等人此前也回来过。

只不过那些时候基本上都是祭祀皇陵,算得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是这一次显然不一样了。以秦王为首的宗室诸王要在凤阳‘常驻’了,可能是练兵、检阅,可能是祭祀皇陵,也有可能是考察民生、整顿吏治。

马寻看着巨大的工地陷入了沉思,“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去年下诏,今年才准备开工。”朱樉有些期待的说道,“到时候这里就如同应天府了,得多气派!”

去年的北伐成功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对关中、洛阳、汴梁、北平等地建都利弊的分析。

朱元璋也认为应天府离中原太远,难于控制全国。汴梁又民生凋弊,且为四面受敌之地。

迁都的心思朱元璋一直都没有停歇,无非就是此前局势还未彻底明朗,以应天府为首都只是权宜之计。

至于凤阳作为朱元璋的老家,自然对这里格外重视。修建明皇陵不说,也准备在这里建置城池宫阙,形制、规格等都是和京城一样,这就是中都了。

马寻就有些不太认可的说道,“京城那边现在还没有建起来,现在在中都修城,有些浪费了。”

“舅舅,话不能这么说吧”朱樉反驳说道,“这里是帝乡,岂能不修建”

马寻解释说道,“我的意思是修建归修建,但是哪能真的和京城一样。两地隔的又近,凤阳的人口也没有那么稠密,建起来了的话支撑的起来吗”

朱樉不解问道,“怎么支撑不起来父皇已经在迁民了,中都的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

“能迁来几十万、上百万人”马寻直接问道,“北方还在恢复民生,四处还在开垦荒地,我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人。回头这事情再商议,反正我是觉得修建中都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