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杀尽仇寇百万兵,腰间定业血犹腥(第2页)

 故此,正妻难立,只能先纳妾室。

 如果正妻之族似窦氏,似何氏,于大汉无益,所以只能拖着慢慢踅摸。

 “对了。”

 刘牧放下勺子,正色道:“白马寺可有秘闻?”

 “商君书你应该读过。”

 “有人误解是愚民之书,实则是秦王朝疆土有限,伴随二十级军功制而出,为的便是遏止勋贵。”

 “邦外之学,是为抗衡谶纬之学,以及被士族抽去脊梁的儒学。”

 “传闻此学说可以灭人欲,明帝时期便准备遏止愈发壮大的士族,同样是为了保证丝绸商路的通畅,便引入大汉。”

 “只可惜,未能遏止士族,反而让百姓自我祈福。”

 刘宠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有些酸涩。

 明帝是他这一脉的源头,历代都在抗争士族,却皆无胜果。

 “明白了。”

 刘牧用茶水驱散膻味,说道:“扬州士人笮融在徐州兴佛,波及三郡之地,阻碍陈国漕运通道,孩儿年后会去徐州走一趟!”

 “随意。”

 “为父要替你操劳纳妾之事。”

 刘宠想了想,告诫道:“朝中之事有天子,你莫要掺和,州郡士族比你想的更加庞大,乃至你可以将为父想成一个小士族,大汉以前是天子与士族共天下,可如今早就是士族的天下了!”

 “父王。”

 “有句话说的挺好。”

 “杀尽仇寇百万兵,腰间定业血犹腥。”

 “军卒在我,兵权在我,杀一遍不够,便杀十遍,犁地屠城在所不惜。”

 “天灾从来不是百姓与大汉的苦难,兼并土地,官吏无治才是;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刘牧起身作揖一拜,转身朝着府外走去。

 身无片甲,手无寸铁,却犹如直面万千仇寇一般锐不可挡。

 “这小子。”

 “怎来这么大杀性。”

 刘宠怅然一叹,视若珍宝般收起册子。

 这都是他儿孙承欢膝下的关键,万万不能有失。

 年关将至。

 陈国卷起的飓风,吹着血雨落在扬州。

 庐江郡,舒县。

 周姓为大族,且是大士族。 比不上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也是扬州之首的存在。

 婉拒三公九卿征辟是常事!

 “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