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火烧西海,永平帝的担忧(第3页)

但是跟贾珏比起来,他这两下子,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顾千帆办案也不过决定百余人的存亡。

而贾珏一声令下,传承千年的西海各部生番,就此就要成为历史了。

连带着整座西海丛林,也将彻底消亡。

此时的顾千帆算是深刻体会到了自己跟贾珏这等从尸山血海之中走出的将帅差距何等之大了。

看着顾千帆的反应,贾珏气定神闲说道。

“千帆,你也许觉得本帅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但是圣人有云,蛮夷者,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最好的办法,就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提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虽然说贾珏不怎么喜欢满清,但是有一件事,满清办的贾珏还是很认同的,那就是平定准噶尔。

从康麻子到雍正再到乾隆,历经三朝,准噶尔一直都是满清西北的心腹大患,如同西海生番一般,也是降而复叛,叛而复降。

一直到乾隆一朝,乾隆派遣大将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清军是怎么解决的呢,很简单,凡是准部的族人,一律诛杀,鸡犬不留。

自此之后,这个世界上能够证明准噶尔存在的,只有准噶尔盆地了。

贾珏处理西海问题,也是参考的这个标准。

与其劳心费力的招安西海生番,还不如一劳永逸直接把西海生番彻底铲除,保证西海完完全全纳入大周的统治之中。

一句话,大周的领土上,不允许出现西海生番这种蛮夷袭扰的情况存在。

当然了,这种酷烈的手段,肯定会惹来非议。

对此贾珏也是不以为意,反正自己只要办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谁要是敢因为这个跟自己BB,自己就把他送到漠北残存的匈奴部落之中,让他去教化匈奴。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贾珏率军把守住了明镜城前往西海丛林的各个要道,彻底切断了明镜城和西海丛林的联系。

如此一来,也让城中的西海生番宛如锅台上的蚂蚁一般急得团团转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焦心族人的安危,却又不敢出城跟周军再来上一场真刀真枪的硬仗,只能是在明镜城生窝囊气。

至于西海丛林的各部生番,他们基本都丧命在了山火之下,如今的西海生番,便只剩下了明镜城中这几万的残兵败将了。

就在西海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神都京郊山中一座宅子书房内,永平帝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在思考着自己今后该如何安排。

这次神都叛变,越贵妃和忠顺亲王固然是输家,但永平帝也不觉得自己是赢家。

作为一个帝王,自己被自己的枕边人沈皇后算计,如今再无生育之能,膝下的二皇子是个野种,大皇子血脉存疑不说,如今也是死了。

今后的万里河山该如何传承,这成了困扰永平帝的问题。

按照常规情况来说,永平帝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从藩王之中过继一个子嗣,以小宗入大宗,延续香火,今后继承大统。

但是如此一来,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了。

万一这个过继的子嗣跟自己不一条心呢,他还牵挂着他的亲生父母怎么办。

自己前脚驾崩,他后脚登基然后就来个追封自己亲爹亲娘为皇帝皇后,再让亲爹到太庙以帝王身份接受香火。

那永平帝觉得自己不就成了小丑了嘛。

这种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过,明朝的大礼议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

按照道理来说,嘉靖继承的皇位来自孝宗皇帝一脉,他应该尊孝宗为皇考,如此才名正言顺。

但是嘉靖坚持称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为此引发了著名的大礼议。

这件事最后以嘉靖大获全胜收场,嘉靖不仅如愿为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争取到了睿宗的庙号,还把他供奉到了太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