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浮云山,求真观,藏经阁。



    外面天寒地冻,秋霜满地。



    里面温暖如春,茶香袅袅。



    天香醒神,书香沁心。



    白发老道伏案观经,目光专注,物我两忘,一坐就是两个时辰。



    等将手中道经吃透,他起身活动一下手脚筋骨,迈步行至窗前,登高望远,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远看山色,近听水声。



    瞧着西侧剑崖,他轻捋胡须。



    距离剑崖开辟已过两个多月,时值深秋,秋风瑟瑟,万物萧索,浮云山草木凋零,只剩下松柏与竹林依旧苍翠,彰显强劲毅力与蓬勃生机。



    与它们同样富有生命力的是求真观弟子,天寒地冻中,他们热情不减,经常停留在剑崖下。



    或盘坐于地,专心观摩剑痕;或当场练剑,希望与剑痕共鸣。



    或单独练习,或对战演练。



    习剑氛围浓厚,弟子状态昂扬。



    也有弟子在剑崖下挥刀或练习其他兵刃,年轻人思维发散,很有想法,用他们的话讲,万变不离其宗,兵刃总会有相通之处,他们在剑崖下习武,或许能触类旁通,有所领悟。



    更有弟子在剑崖下捧经阅卷,他们觉得剑崖有益修行,嘈杂人声有利炼心,你追我赶的氛围能刺激他们斗志。



    这些都是他观经间隙,听入阁弟子交谈时所听,对此他也有些意外。



    没想到剑崖还有这种作用。



    不仅是习剑宝地,还变相成了求真观又一处修道胜地。



    不过,玄明等三代道人都没阻止,乐见其成。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弟子们正年轻,正是奋发进取之时。



    只要他们上进,何处不是道场。



    何况,剑崖下修道氛围越浓郁,对弟子越是有益,更利于求真观传承。



    玄虚更是趁机命人在剑崖下修建了悟道亭、论剑台、斗法场等地,大有将剑崖修建成求真观修行圣地的想法。



    在把握机会、处理庶务上,玄虚无愧掌教之名,确实很会,能力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