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郝成发了一条公开的动态消息:就一个字儿:“安。”(第2页)
郝成也是无数次的将当初自己设计“多光谱通道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架构和算法拿出来揣摩,当时他是认为这是自己设计的“第一个微意识体”,而现在看来,也还差的多。
跟微意识体确实沾边,要不然加点升级也不会生效。
但,它只是一个功能,需要依附于小沙而存在,而不是独立的微意识体ai模型。
而即便如此,一遍又一遍的揣摩,郝成也受益匪浅,甚至都不知道当初为什么就直接设计出来它了,颇有一点新手保护期的感觉。
“新手保护期”郝成摇了摇头,他可不信什么玄学,一定是哪儿忽视了什么。
……
“成哥,以我们的情况,也不需要太过伤神,我刚算了一下,我们现在已有的算力卡虽然不太宽裕,但是维持目前的运转没有一点儿问题。”
到了曹松住处附近,郝成让司机把他放下,而一路上一直观察郝成的曹松,看他一直紧锁眉头的在思索,下车的时候还宽慰了郝成几句:
“即便后续用户还会增加,但已经非常有限了,毕竟国内几乎已经人均一号了。顶多影响欧洲市场的开拓。”
“嗯。”郝成一笑:“我不是在想这个,是另外的事儿,回头有眉目了再跟你们说。”
“好,那我走了!”
郝成刚刚确实没有想算力卡的问题,而是在想怎么样减少使用卡。
小沙的训练都不需要太多卡,理论上部署和服务也可以不需要。现在这中间,肯定是差着点儿什么的,而这个答案大概率可以在微意识体的训练上找出来。
郝成之所以这么笃定,也是因为食品安全检测设计的“微意识体”方案,在升级的时候,竟然需要十倍的能量值。
当时小沙的解释就是:【“微意识体”模型已超出目前的硬件能力,升级过程伴随着适应性改造过程,故而需要10倍能量值。】
这就直接确定了:微意识体模型是不能直接部署运行在现在的硬件设备上的,需要改造。
那小沙肯定也是改造过的非完全微意识体。
“既如此,那就只有两个方案,一个是设计出能够满足微意识体运行的硬件。二是搞清楚这个改造和转换的逻辑,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的节省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