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第3页)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谁是货真价实的治国之才,谁是读死书的书呆子。 

 皇上亲自审阅,然后排出一甲,二甲,三甲的名次。 

 一甲共三个名额,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第一名叫做传胪,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能参加殿试的基本上都有官做,但也不排除个别带有很大水分的人。 

 至少洪武年间的科举还是比较真实的,没有发生过科场舞弊之事,大部分学子都是靠着真才实学拿到的最终名次! 

 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是个例外,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人作弊,政治需求而已,从那一次科场舞弊案开始,科举制度有了大的改革,不再全国排名,而是按地域分为南榜和北榜。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和当下高考中的省区划线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