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8章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朱棣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然而,发展到中后期,内阁成员开始兼领六部尚书,逐渐形成内阁专权的局面,权力与以前的丞相无二。 

 到了清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理军务。 

 军机处设有军机大臣,雍正帝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充任。 

 这些人都是兼职,他们的升转仍在原衙门进行。 

 因此,军机处设立之初,没有专门的官员。军机处没有正式衙署,无专官,无衙署,只有值班房,这就使军机处成为一种特殊的机构。 

 用的时候,指定各衙门官员去干活,不用的时候,各回衙门干自己的活。 

 如果说内阁还有一丝相权的影子,那军机处就是彻彻底底的皇帝奴仆。 

 当然,军机处这个机构只是给了朱雄英一丝灵感,他当然不会照搬而用。 

 回到尚书房,朱雄英立马开始筹划新内阁的创建。 

 首先,内阁的名字是不会变的,还叫内阁。 

 但入阁的标准和人选,以及权力和制度将会全部改变。 

 首先,进入内阁的人,无官身,无品级,不兼任任何其他职务,一律是布衣之身。 

 有官服加身,但没有补子,有辅政大臣的空头衔,但没有品级,有参政议事权,但没有决策权。 

 入阁人员由皇帝亲自任命,甚至圣旨都用下,想换随时就换。 

 而且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三个月考察期,干满三年,可以辞职走人,或者选择成为官身,正六品起步,但要脱离内阁,且终身不得再入阁,今后与正式官员一样,能不能继续升,那就各凭本事了。 

 内阁成员不属吏部管理,不用户部发俸禄,全由皇帝私人负责。 

 也就是说,以后进内阁的人,都不是当官的,就是一群给皇帝干活的临时工,考察通过正式升为合同工,三年后可以选择入编制。 

 说的更简单些,皇帝是地主,内阁就是佃户,双方不属于君臣关系,而是雇佣关系,你给皇帝私人打工,皇帝给你钱,就这么简单。 

 当然,给皇帝打工,工钱就不能按照官员的俸禄算,至于具体多少钱,要相互商量,干的好的人还有补贴以及年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