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现实的差距

 冯学文父女小心翼翼地走下山坡,身影很快就消失在了远方。宋阳站在原地,目光更多是落在冯晓萱身上。 

 王静雅也在一旁看着,直到两人完全看不见了,她才笑着打趣宋阳:“这姑娘长得可真是水灵,越看越让人喜欢。要是能进咱们家,我肯定把她当亲闺女疼爱。” 

 “人家可是城里姑娘,哪会愿意嫁到咱们这穷山旮旯里来,您就别瞎想了!” 

 宋阳心里清楚母亲的想法,说实话,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念头,可他更明白现实的差距。 

 “之前那个蒋知青你说人家不会留下,现在这个姑娘你又说不愿意来,照你这么说,石河子村的年轻小伙子以后都得打光棍了咯。 

 人家姑娘不是在山里待了好些年嘛,还老是往山里跑,说不定这事能成呢。 

 再说了,过日子关键看人品,你模样不差,又有本事,往后日子肯定不会差。”王静雅笑容满面地说道。 

 宋阳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只是拉过母亲的手,把刚到手的三百五十块钱塞到她手里:“妈,钱您拿着,我回屋睡觉去了。”说完就转身走了。 

 家里的钱一直是王静雅管着,她过日子精打细算,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用,钱放在她那里,宋阳觉得比自己拿着踏实多了。 

 他先去了趟厕所,回屋后直接上楼,打算睡个回笼觉。 

 躺在床上,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到了冯晓萱身上,想着喜欢往深山里跑和愿意嫁给山里人之间那极其微小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冯学文送来的糖果糕点很丰富,这个年在这方面已经不用再另外买了。 

 下午,宋建国和宋军去了一趟镇上。快过年了,他们去供销社买鞭炮、酒水等年货。回来后,拿着裁剪好的红纸,去生产队请会计写对联。 

 瞿冬萍和王静雅则忙着准备年夜饭,一整天,屋里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就没停过。 

 对联写好拿回家后,她们调好面糊,揭掉门框和门板上去年贴的、经过一年风吹雨打已经褪色、破旧不堪的对联和门神画。 

 用玉米芯在门框门板上涂上面糊,把新的画帖和对联端端正正地贴上去。 

 除旧迎新,就像一年一个轮回。 

 在这过程中,宋建国把宋阳叫了出来。读完小学的宋阳,算是家里的“文化人”。 

 叫他出来,是为了分辨对联的左右,确定该贴在哪里,免得把该贴在牲口圈门上的“六畜兴旺”贴到自家大门上,闹出笑话。 

 其实,宋阳自己对对联左右的区分也不是特别清楚,只能凭感觉,怎么读着顺就怎么贴。 

 会计写的字虽说算不上有多好看,但红纸红得鲜艳,好像对联一贴,日子马上就红火起来。 

 就连那注定要被泥石掩埋的老屋,此时在宋阳眼中,也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很快就到了大年三十,除了宋阳,一家人包括两个侄女都在忙着做各种好吃的。平日里舍不得吃攒下来的食材,在这一天都拿了出来,精心准备年夜饭。 

 今年家里有熊肉、猪肉、羊肉,还杀了一只大公鸡,再加上其他各种食材,满满当当摆了十二个菜。这些年,年夜饭从来没有这么丰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