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抵达

 救援队的同志,依然保持着战场上的作风,搬运物资的时候几乎是一路小跑。

 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准备工作。

 刘大队通过电台向指挥部和戈壁滩汇报了情况后,大手挥动:“出发!”

 两辆陆地巨兽呼啸着冲出了京城。

 这年代的道路虽然崎区不堪,不过道路上几乎没有车辆。

 路上的行人听到轰鸣声,再瞥见车头鲜艳的红色旗帜,距离很远便让开了道路。

 由于时间紧迫,李卫东也顾不得节省燃油,一个上午的时间便奔驰了将近400公里的路程。

 太阳悬在正当空的时候,水表已经见了底。

 道路的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两头大黄牛在河边喝水。

 李卫东鸣了两声喇叭驱赶走路边的两头黄牛,把卡车缓缓的开到河沟的旁边。

 “刘大队,肚子顶不住了,卡车也得加水,咱们短暂休息一下。”

 “休息一会!”刘大队抬起手腕看一眼表。

 跳下车,通知车斗里的救援队员:“赶紧把煤油炉子拿出来,煮饭吃。”

 救援队员们抱着黑乎乎的煤油炉子,从卡车里跳出来。

 有人去打水,有人准备食物,有人支起煤油炉子,一切都紧张有序。

 待李卫东和小孟拎着油桶从小河里打来水,帮卡车加满水的时候,坐在煤油炉子上的黑铁锅已经沸腾了,冒着白色的烟雾。

 刘大队接过队员递过来的压缩饼干,从腰间抽出锋利的匕首,将压缩饼干切成小块,丢进锅里。

 随后,盖上盖子。

 等五分钟后,掀开盖子的时候,一顿野战军的家常饭便出炉了。

 铁锅里的压缩饼干此时已经变成了棕褐色的黑湖湖。

 “闻起来味道不错,俺尝尝?”

 小孟还没有吃过压缩饼干湖湖,迫不及待拿起勺子,盛了两勺子。

 放进口中,他的脸色突然变得很怪异,张嘴想吐出来,又觉得浪费粮食,连忙又吞了下去。

 憋得脸红脖子粗。

 旁边的那些救援队员看着他的窘状,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得意的神情。

 苦,不是什么人都能吃的!

 可是,当他们看到李卫东从车座下掏出白糖,腌萝卜条,花生米后,都有点懵逼了。

 说好的执行任务就必须得吃苦呢?这个小司机怎么不按常理出牌?

 “兄弟们,来点?”李卫东夹起一根腌萝卜条放进嘴里咀嚼,发出清脆的响声。

 探险队员们把目光投向刘大队。

 此时刘大队已经端着饭盒子凑到李卫东身边,夹起一粒花生米填进嘴里:“卫东同志,这花生米真不错,嘎嘣脆,怎么炒出来的?”

 “不清楚,是我们大院里的一个邻居送的。”李卫东道。

 “是吗?真好吃哈,好像盐放多了,我再尝尝。”刘大队的快子就跟雨点似的。

 探险队员们:“”

 吃饱喝足后,没有过多的休息,李卫东再次发动卡车。

 离开小河的时候,他看到那两只大黄牛似乎不满的盯着他看。

 “叭叭”

 “哞”

 “”

 两天后,车队来到了柴达木盆地外的一个小镇上。

 这里是距离柴达木最近的一个小镇,再向前便是绵延不绝的阿尼玛卿山,山后面是柴达木。

 小镇道路狭窄,两旁皆是逼仄的土坯房,空气中随风飞舞的砂石给它涂上几分陈旧色彩。

 只有墙壁上那些鲜艳白灰粉刷的标语,在暗澹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光芒。

 李卫东在刘大队的指引下,把卡车停在了一栋门脸稍大的土坯房前。房子的墙壁上挂着白漆的铭牌。

 公社的同志似乎早就得到了消息,卡车还没停稳,院内就冲出四五个身穿黑棉袄的同志。

 “刘同志,你们可算来了,补给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

 “胡书记,没时间唠了,快点!”

 “早就给您们准备好了,您们勘探队也真是的,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咋不让我们公社的人去救呢?

 我把人手都组织好了,还从隔壁公社借了一台拖拉机。

 保密,保密,是人命重要,还是保密重要。”

 “老胡,有些事情,确实比人命重要!这是组织的决定,别啰嗦了,赶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