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还是要拿这个来考验人,才是终极杀(第2页)
所有人都觉得感同身受,对啊,如果把国家也看成家大公司,而不是大家一直以为的意识形态铁幕啥的,这局面就好理解了。
关键还是这个时间点。
十年后都没人能像这样公开给港商,顶级港商这么讲。
哪怕那时候能说,情况也不同了。
因为这批顶级港商,吹什么百年家族,特么hk的租约才99年,这批人基本都是抗战前后抓住机会窜起来的“新贵”。
四五十年代是他们发家的重要时段,那是他们二三十岁白手起家的时候。
所以现在还基本都是五六十岁向下一代移交掌控权的过程,何不食肉糜、没有吃过苦的二代们还没全面掌权。
让卫东说这些他创业的细节,非常容易引起这部分老富豪的共鸣。
曾经何时他们也是这样拼命在第一线,要打架,要卖货,要押运,要逃避警察跑得飞快。
他们听得出里面的真实性。
和他们生来就等着继承百亿家产,直接从会议室起步的儿子们区别极大。
哈哈哈的使劲鼓掌!
有个六十多的老家伙还娴熟的吹唿哨!
所以让卫东反问的时候,一群人都在点头:“所以我了一年时间蹿升到现在的局面,说明什么”
“说明跟我们那时候一样,是做生意的大好时候!”
让卫东居然对那边鼓掌:“看,他都会抢答了,我这起家的规模没有问题吧,我卖腊肉的时候跑一趟几百块,但我有了底本之后,我从山里买四千台相机,顺着七十块的水路运到浙州,只找了家西湖边的杂货铺,一小时卖掉三百台相机,一周之内三千台!hk能做到吗”
这就是全场热烈喝彩了。
太没有问题了。
这就是聪明的利用了著名景点搞出大生意,甚至现在都还能让人去复制,让卫东也不在乎了。
明显他现在已经是不在乎个把个销售点,或者某个产品的规模。
豪迈之气,溢于言表:“这,就来自于江州从去年2月成为计划单列市,什么意思呢,就单独列出来享受些政策不同,但又没鹏圳那样完全特区化,得一点点做试探啊,同……大哥们,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话没听说过吗,越大的企业,越大的国家规模,越是要小心翼翼的烹饪,我问过文化人,这个小鲜在古时候就是河里的鱼,煮鱼肉你大开大合的就会散架出大事的,你们搞集团规模也是下猛药吗,要一点点来,而我,恰恰就是站在那个一点点上的男人!”
现在那位亨氏集团的老板,怕是已经明白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被交代给他的人给予那么高的评价了。
卧槽,这特么是天选之子的感觉。
这么年轻,这么自信!
还不瞎吹:“政策是一点点在改动的,早点可能有些限制,但晚了,那肉都是别人的,十月中旬,不刚刚发布最新的决议吗,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这特么什么意思,就是催促各部门动作可以加快点,现在比较有把握哪些能做不能做,我就是那跟在海潮边赶海捡鱼虾的,晚点来您就看海吧,所以请学会看这种大局势政策,三天两头在公开发布啊,这不跟那旗动不动搞什么法案,调整关税,各种事情一样吗,只要抓住一次边缘试探的机会就能发财,然后又静静的期待下一次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