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是陷阱也是机会(第3页)
让卫东也不想让他们这时候过度参与内地项目,以hk现在的优势地位,帮他们就是当买办二鬼子卖家底儿。
秦羽烨这白毛女也不用跟着:“你还是好好的把产能提高,并且尽快协助亨叔他们这几家厂开工,这个时候现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服装厂对他的帮助很明显。
卫生巾厂日收一百多万,毛利二十来万已经差不多到极限,而且其中供销社的回款还有周期,各地分公司回款也参差不齐。
照相机的上限更低,收录机、sod蜜甚至熟食品都受限于产能。
唯独牛仔裤进入以后,唰唰的冲到内部第二的地位,好卖回款快,产能更是可以大幅度提升。
如果把这四家服饰厂都搞起来,甚至可以内部调整产能的余地就超级大了,哪个类型好卖就倾向哪家厂,市场受挫就稍微转移下做别的。
服装行业绝对是八十年代比房地产还靠谱的正经生意。
秦羽烨就不会纠缠,听了认真说好。
池世明和老耿都要去动物园那边,搭让卫东的车顺便聊几句。
唐主任也跟着下来上车,他回两三公里外的经开区办公室,他这个级别现在还没到配车的地步。
叮嘱说春节前已经发了严禁各级机关跟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那会儿还没多少人注意,觉得属于不痛不痒的日常政策。
可三月开始逐渐严厉,现在临近第一季度完成,有些地方在追究放贷有关人员的渎职罪,所以才立刻雷厉风行起来,幸好你们没多少贷款。
让卫东他们三人领悟力真的完全不同。
唐主任也是本着同条战壕的态度善意提醒。
他下车后,老耿锁紧眉不说话,肯定是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干活儿确实多,但需要考虑的复杂局面也更多。
让卫东则感叹这种管理,上面放一寸,
接受了内地教育、hk熏陶的池世明却低头琢磨:“老唐这话……是不是说明江州会有一波单位企业的清退,我们可以抄底啊?”
让卫东才被提醒到:“哦哦哦,这肯定!”
所以这就是性格天资的区别,有些人确实更能抓住机会。
只言片语中的体会感悟都解热按不同。
但让卫东的“经验”才是最值钱的:“可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去接盘这种清退的企业,不得已吐出来人会甘心吗?接下来又会怎么操作呢?”
他在商州几十年见得多了。
池世明立刻倏然而惊,他天资聪明更有见识,一点拨就能反应过来:“这是浑水,要么明里暗里持股,要么眼热不爽的穿小鞋,这种肥肉吃不得,会立刻掉进你说的那种官商局面。”
让卫东满意极了,都是聪明人,四十多岁的老尤和三十多的金卓群根本不会听他劝。
但池世明就能吸收听取,还立刻喜笑颜开的跟他击掌。
击败一层心魔的感觉,就跟打了场胜仗差不多。
老耿在旁边看了也露出罕见的微笑。
心甘情愿的把这些复杂算计,都交给这俩年轻人去折腾。
所以有些人能一同走下去,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