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坑渊无处不在
但触发金卓群都敢想去平京修大楼。
除了成天就在隔壁楼进进出出的各种地产研究学者官员,还有风起云涌的银行贷款。
哪怕在商州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地方,不光有考察组的银行相关人员,还有成天缠着让卫东的本地银行。
不是要钱,是逼着他贷款。
求着他一定要多修两栋!
这种情况在元旦前几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直接要把钱塞着贷给他,不需要等到房屋建好的那天再拨款。
正好平京来的专家组都在,让卫东带去当面协调,既然认可这种模式,不会说我违规操作,那就由银行放贷百分之八十,还得是让卫东提醒,要分阶段放款,看工程进度放款。
签约一次性先修三栋八层楼的砖混建筑,而且把原本三个单元改成四个,每栋楼就是六十四户。
三栋楼能一次搞定约两百户,房贷一百五十万左右。
元旦前这天,顺着报名表通知来交钱的买房户简直惊喜。
让卫东就觉得很开心,算是给这些位在新年到来之际最大的礼物。
这种砖混结构的施工复杂程度也不高,临时改方案也是正在挖地基更大点而已。
但实际上就这么三栋楼,都被三家银行瓜分了贷款额。
然后依旧不满足的要让卫东先立项电梯楼,那个不是要三百多万么,还有食品厂大楼现在施工缓慢是不是缺钱,再贷款啊,一百五十万够不够。
让卫东开始是纳闷的,银行贷款真这么塞着给吗
不是说后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很难吗。
其实专家组有金融系统的人在,看了就知道怎么回事。
说总行今年有个规定,85年的贷款额度要以84年的实际放贷为基数来增加。
于是基层银行才会出现这种为了加大基数突击放贷的荒唐事。
让卫东烦不胜烦,他现在确实没多少现钱,全都利滚利的滚进生意里,但从未想过贷款。
不光是老领导特意叮嘱过他,老思维觉得靠贷做生意不太好。
也是这种追着主动贷款的感觉,就像让卫东后来最烦的各种网贷小额贷,居心不良很抗拒。
但这些银行打着不多贷点,就不给那三栋住宅楼马上放贷的旗号,求着他还是分别又贷了一百五十万!
就是每家房贷五十万外,后来的建筑贷款加上共两百万。
然后过了元旦节让卫东还贴了点利息钱,才把这四百五十万莫名其妙的贷款给还了回去。
旁观这番骚操作的也就伍曦和金卓群,还有港妹,反应肯定各不相同,金卓群是真觉得惋惜,这么大一笔资金能做多少事了。
让卫东和伍曦相顾无语,明白真不能让这货拿到大钱,就特么跟没见过钱似的。
可这才是常态,整个国内这时候都没见过钱。
84年初就开始的私人开公司热潮,让卫东在蓉都都被阳光日报记者站撺掇着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到处都涌现出了大量的皮包公司,只有个皮包装着公司章到处口若悬河的谈生意,很容易出现诈骗跑路的情况。
现在年末又遇见这样的放贷热。
专家组里金融系统的人都算是在基层旁观到了乱象丛生。
有人立刻写内参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