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欲擒故纵得人心(第3页)

原因很简单,表面上看起来是包括老耿在内,对于自己变成“个体户”的私企员工管理层都很难接受,他都没想过自己当这个私企老板,从感情上他们还有点难以承受自己实际上被体制抛弃了。

让卫东听出来,就极力撮合他们成为江州的国企。

本来军转民的资产转移,基本都是这样算国企。

但实际操作在未来几年到十年内,后世人知道很多聪明能人在这轮体制改革中狠狠的捞了一把贱卖的国有资产。

虽然不至于像苏聨崩塌的时候,养出来一堆这样巨富的寡头。

这局面也是很触目惊心的。

让卫东有自己一手一脚搞起来,年产值几亿的卫生巾厂,何必踩这种泥沼

他连那边正在搞的西山光学仪器总厂,都分毫不沾原来的国有资产,只独立在外成立独资的销售公司。

有效防备西山总厂万一遇见什么换了领导抽风的事情,就足够了。

现在这在他内心起码能评估价值几千万的工程机械团,千万别贪心的揽入怀中,假以时日绝对是跟红光厂类似的烫手山芋。

能掌控一段帮自己打天下就够了。

市里面对这个非常防范政策掉坑的年轻老算计已经很熟悉了,当着老耿调侃让卫东:“你知道江州市现在建筑公司已经排到第几建了吗,你知道这一轮基建工程兵兵种改制有五十万人转业,全都在市场上嗷嗷叫吗”

让卫东忍不住露出我伙呆的表情,五十万基建工程兵!

算算时间,82年开始撤销编制,84年国内开始大面积推动房地产公司,过几年开始猛推商品房。

这尼玛明显就是条因果关系线啊!

没钱搞国家工程,养不动工程兵,大量转业,全国各地陡然增加各种建筑公司,怪不得好多房地产大佬,都是顺着这一波后面起势的。

身着朴素旧军装的老耿绷紧表情,可能他都没想到竞争的同行有这么多!

市里面能看到的信息肯定更全面丰富:“鹏圳现在就全靠两个从东北撤过去的基建师,四万人在搞建设,他们成立了鹏圳建设总公司,可鹏圳之前是小渔村啊,江州有十二家建筑公司,你自己不都是房地产建设开发总公司的顾问,我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有一支信得过的民营建筑公司来给全国树立标杆。”

可能换个人这时候顺水推舟就收下了。

让卫东严防死守红线:“市里面要民营股份制没问题,那就把设备折算成国资股份,是第一股东,然后其他股份由全体基建队伍的官兵共同持有,这才是真正属于大家的建筑公司,我保证他们的工作激情能成为全国标杆。”

老耿整个人都惊呆了,他完全没想到还有这样一种“包产到户”的方式。

但更没想到的是让卫东居然对他们秋毫不犯,这种高风亮节的态度反而彻底收服了这支王牌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