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求我,让我稳赚这十年(第2页)
那年代还不流行打热线电话,也没人知道砖儿台电话号码,那就写信。
那会儿也不需要邮政编码,任何地方都能没头没脑的写上“砖儿电视台收”“砖儿电视台db护肤品收”就可以了。
保证能送到。
但在信件还没排山倒海抵达砖儿台前,所有人已经挤着果然看见又播放了!
一起共赏了少女、文艺女青年、好看妇女的颜值演绎后,所有人金睛火眼的盯着最后出现那黑屏标识。
实际上没有后期字幕机的时代,当时时间紧急,是直接拿白纸手写剪下来贴到黑布上拍的,包括最后那一幕的产品照,都是把包装盒剪下来跟实物摆在一起拍。
屏幕解析度又不够,颗粒感非常重要,每个字都跟打了马赛克似的只有几个像素点。
所以不知道看瞎了多少人的眼,全靠人多眼杂,远近都有,才勉强琢磨出最
得咧,凡是之前跟这家厂有过业务往来的,都开始想方设法联系进货。
平京周围稍微近点的,都直接开车过去上门进货。
远点的百货公司,省级百货站、五金日化站这些百货公司的上级调拨部门,在各种
笑疯了的霜露厂厂长这会儿直接甩锅,除了平京地区我们每天能匀两千瓶,其他全都是这位让同志承包了销售工作,你们找他。
应该说所有厂长,哪怕是这会儿的能人,还是更倾向于我只要能拼命生产无脑卖,那就是最爽的。
还要我去开拓销售网络,琢磨品牌卖点,不会就很挠头。
极少数几个天赋异禀的超绝人物,其实都得一点点摸索经验。
让卫东也不会,但他知道关键点在打广告。
而且知道销售网络必须建立在自己手里。
这才是商品经济的王牌。
现在爆了以后第二天直接守在厂门口,卖价4.5元的sod蜜霜,进价2.5元不到,他明明可以啥都不用做,直接加价卖就是。
可纠结了半分钟,还是索性一分钱不加,每天放一千瓶在现场给别人提货,无论你哪里来的,只有这一千瓶,而且是匀成最多进五十瓶,不能谁包圆儿。
厂里人都吃惊,你好歹加一毛钱,不然你那几十万的广告拍摄、广告投放成本怎么出来。
虞晓秋、苏大姐也这么问。
让卫东的思路却是:“现在一天就八千瓶左右,平京拿走两千,剩下六千我在这里转卖给百货公司批发价,加多了我是黑心商人,倒卖紧俏商品的罪大恶极,加少了一毛钱我全年才赚二十多万,连广告成本都出不来,我傻呀,既然我有销售网络,自然是我自己卖,留一千是给大家面子,要是闹腾这一千都没了。”
核心点就在这里。
他故意了几十万的高价成本做广告拿到了销售代理权,厂家再违约,甭管执行情况如何,让卫东肯定敢起诉赔钱,合约上是加倍赔。
差不多一百万。
而其他销售渠道就算硬抢也要付出这一百万的违约成本。
确实有那种能不顾吃相直接抢走不赔的主儿,但这种往往又没自己全年销售几百万瓶的能力,都能抢了还培育销售团队费那劲干嘛,还是只能倒卖给其他销售渠道。
所以有能力硬抢的没能力卖,有能力卖的就要掂量多少成本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