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是陷阱也是机会(第2页)

有事儿打电话,万不得已也能先给填上,但要是另外两家也跟着来要账就烦人了。

也就是烦人的程度,谈不上什么威胁。

税务出身的蒋勇才沉稳说好,自己去尝试面对。

挂上电话,让卫东把局面描述了下:“喏,经验教训出来了,我们在商州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尽量不要贷款,就那么稍稍微的尝试帮购房者担保贷款,遇到政策波动立刻炸锅,阿明,你跟吴生云都是非常聪明的生意人,但在内地做事一定要考虑到政策因素,完全避开不可能,完全依赖更危险,中间这个度非常重要。”

他甚至说了句很有水平的话:“尤其是在这种波动时候,拼命想依赖谁来躲避局面,只会越来越糟糕。”

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在这种抖筛子似的局面中,不是被淘汰掉就是选择依附留存。

最后化为一堆泡影。

刚才还提出要贷款完成三千多户城建公司地产项目的池世明,浑身都在出冷汗。

真要是上了这趟车,他辛苦积攒好几年的地产资金,嗖的就没了。

老耿现在就喜欢穿牛仔面料的工装,背上还有江州城建的字样。

尽力听懂这局面,但不说话。

几位港商代表也参加日常工作会,还得秦羽烨当翻译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主要是观察让卫东的表情,觉得他很稳定,就赶紧交头接耳开小会。

秦羽烨又在那边听得眼神亮晶晶。

就这么会儿,张经理也打电话过来,说他那边的关系得到消息,让卫东他们正在办理的到东瀛考察签证都被搁置了。

因为现在出国考察的几乎都牵扯到进口国外设备,也是外汇管理的重灾区。

彻底把让卫东逗笑:“这也太殃及池鱼了,切记呀各位。”

推动开拓工作的时候艰难展开,这收紧的时候倒是蛮快嘛。

收起桌上的屋顶花园瞎画图起身,只有秦羽烨会问:“你去哪?”

让卫东笑:“这边这位爷半年不到开了三十多家企业,全部是银行借贷开起来的,必然都给晾沙滩上,我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捡漏的可以搞回来。”

秦羽烨这个把月已经回款利润几十万在账上,十八岁少女“创业”成功也有点雀跃:“我跟你去捡!”

港商代表听了连忙鼓动:“对对对,资金我们没有问题,我们来,东少这绝对是好机会,我们全力支持你抄底!”

让卫东本来只是随口,尤启立开疆拓土的功力的确很强,他都跟在后头捡了好几次漏,现在本来只是习惯性的去看看。

听了这话,反而有点恍然。

没想到在经济发达的hk,这本就是商界常情。

机会其实无处不在,任何时候都有人跌落,也有人趁机抄底大赚。

这种政策波动的确是一把铡刀,但在高手眼里反而又是一轮割韭菜的机会。

三四十年后经常说八十年代是赚钱的黄金时期。

真正经历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他这种开天眼的预知感受,身在其中其实凶险得要命,后世看到的不过是成功幸运儿,大多数残渣都被悄无声息的碾碎在

港商团队就算了,这时候简直有种趾高气扬去收债的黄世仁感受,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