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薛景瑜巧劝谏(第2页)




    ……



    一张硕大的地图前,正德帝背负双手,穿着素履踩在上面来回踱步。



    “臣薛虹,奉命前往金陵巡视,现回京交旨。”



    “景瑜?你回来的正好。郑国桂已经在东瀛占据了一片地方,足够支撑建立起中转之地。



    朕在考虑,是否要再加派些兵马过去。”



    在正德帝看来,这一仗是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仗,也是自己的立威之仗,打就必须打的漂亮!



    薛虹看着被正德帝踩在脚下的地图,故作沉思状态良久,而后开口道:“若是陛下有意自无不可。只是臣觉得增兵此举或许会影响陛下后续的筹谋计划。”



    正德帝眉毛一挑,回过身来面向薛虹:“此话怎讲?”



    “陛下乃仁德之君,此番攻打东瀛,金银矿藏不过是小利。真正的目的乃是重启分封,扬我大明于四海,伏教化于八方。



    况且用十万大军拿下东瀛,与用二十万大军拿下东瀛,对于陛下的威望而言皆无影响。百姓注重的不过是结果,而非过程。



    再者东瀛地本狭小,且多山地丘陵,支离破碎,难以开展大规模军团作战,更无法支持骑兵施展。



    是以,以臣愚见,与其增兵显露怒态,不如以最小的兵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正德帝是皇帝,只要他愿意,拉五十万大军血洗了东瀛都没问题,可也要考虑后果。



    究竟是求速胜、大胜而不断增兵,最后导致朝廷露出虚实的好。



    还是轻描淡写,毫不在意的灭国更有威慑力,恐怕无需比较了。



    真正的战争情况,百姓也看不到,随便朝廷吹!



    就算说大明一百人打砍死一万倭寇都没关系。



    甚至只要皇帝功绩足够,百姓会帮着你吹!



    其实如果从实际情况考虑,薛虹也有其他的办法劝诫正德帝,比如后勤的压力,还有保证大明本土的安稳、要分心时刻盯着北方和身毒等等。



    但既然是劝谏,就得力求让对方听的顺心,还要听进去。



    薛虹要做的是能臣、要留着此身为天下百姓真正做些好事。所以千万要小心,不能学魏征铮臣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