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沉冤得雪(第2页)
圆音顿觉惊讶,下意识问道:
“大红袍?是九龙窠那三株茶树产的吗?”
这么天真的发言,倒是弄得罗教授有些哭笑不得:
“做什么美梦呢?那是人家武夷山的镇山之宝,能给摘下来炒成茶?
“不过这茶叶,倒是真跟九龙窠那三株茶树有些关联。
“几年前农科所从九龙窠母树上剪取的几支正本枝条,带回杭城之后,通过扦插种植的方式培育出来了一批优良二代茶苗。
“以这批茶苗作为母本,如今他们那个茶园里,通过无性繁育实验培育出来的三代茶苗数量已经达到上百株了。
“这两罐茶叶,就是从培育出的茶树上采摘下来后加工而成的。
“我已经品尝过了,即便是三代茶苗产出来的茶叶,汤色跟口感都相当不错,品质非常稳定,基本保持了母树大红袍的特征。”
圆音大致听明白了。
大红袍的无性繁育和推广,应该是杭城农科所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因为罗教授跟参与这个项目的某位教授是师兄弟,两人关系处得不错,所以那位教授特意给寄来了两罐茶叶请师兄品鉴。
“所以这批茶树的繁育研究算是成功了吗?”
圆音好奇问道。
罗教授摇了摇头:“只能说现在这个项目暂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才哪到哪儿,三代可不能断定其特征完全稳定了。
“而且光母本特征稳定还不行,得既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还要在其他方面进行改良。
“如何做到短穗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幼年期生长快,芽梢持嫩性更强,产量更高,以及耐寒耐寒抗虫病性强等等,要研究改进的地方多着呢。
“这是个持久战,单这一个课题项目,真正要获得成功,并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最少得耗费十几二十年之久。”
见圆音听得直咋舌,罗教授忍不住笑了:
“你这才入行呢,这段时间你在研究中心所见到所听到的,还不到植物研究的冰山一角。
“搞植物学,没有强大的心脏和明确的目标是不行的。
“想把你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谱写在神州大地上,就得在荒芜前路上扛得住压力耐得住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