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黄巾霸业房东家的大鸟

第294章(第2页)

 对于这些上流人士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只不过没有人会把它摆在台面上说出来而已。大家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这种现象的存在。

 袁术作为一个世家子弟,自然对这种事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当他听到孙坚对吴郡之地周边贼寇情况的描述时,立刻就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吴郡之地周边本应是富饶之地,怎么可能会有如此猖獗的贼寇出没呢?如果真的有贼寇,那也很可能是当地世家所圈养的。

 袁术心想,孙坚之所以把贼寇的情况描述得如此严重,无非是想找个借口脱离联军罢了。毕竟,在这样的乱世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和利益考量。

 然而,即便袁术一人能够洞察这一切,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正所谓孤掌难鸣,他的力量太过单薄,难以改变局势。事实上,不少诸侯已经对孙坚的遭遇深表同情。

 当孙坚陈述完他的事情后,袁绍毫不避讳地问道:“对于孙文台撤离之事,诸位公侯可有不赞成的?”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应答。毕竟,孙坚是要赶回自己的家园去救援,这是人之常情。而且,他们又有什么脸面去阻止孙坚撤离呢?最多也就是损失一些粮草而已。

 如果此时有人出言阻止,不仅会让孙坚心生怨恨,还可能会被人扣上一个不忠不孝的大帽子。在这个以儒家经典治国的时代,忠、孝、义是社会所倡导的三个重要理念。

 而此时的儒学尚未经历阉割,文盲普遍存在于社会基层,上流社会自然不会坐视自己家族的子嗣去学习那些禁锢家族发展的东西,而且以家国天下为主的世道,家在国的前一位,没有家族何来国度?

 在封建社会里,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家族往往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统御其他家族,成为一方霸主。所谓的皇权天授,不过是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而编造的谎言罢了。

 袁术环顾四周,看到周围的诸侯们纷纷对孙坚表示同情,心中不禁有些不得劲。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孙坚身上时,却发现孙坚疯狂压制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掩饰着什么。这让袁术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孙坚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