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黄巾霸业房东家的大鸟

第304章(第2页)

 

袁术听到这里,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玉佩收入怀中,然后端坐坐姿,认真地看着袁绍,说道:“但说无妨!些许名声而已,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实际上,袁绍所制定的计策可谓是相当简单而粗暴。他的计划是让袁术率领自己的部队将所有的粮草辎重向南撤退,返回淮南地区。在离开之前,他们要精心策划一场“走水”事件,制造出一场熊熊大火,以此来掩盖军粮早已短缺的真实情况。

 

毕竟,联军内部本就存在着分崩离析的趋势,这种情况下,采用这样的计策似乎并无不妥。如此一来,袁术便能将所有的粮草据为己有!即便日后被人察觉,那时联军恐怕早已解散,诸侯们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紧密团结。一两个诸侯,无论是袁术还是袁绍,都完全无需畏惧。


 

到时候纵使诸侯们有所发现,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即使真相最终被揭露,那些诸侯们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实。他们也只能因为袁氏家族的强大背景而选择忍气吞声,毕竟在权势面前,他们也只能选择妥协。

 

袁绍雄踞北方,兵强马壮;袁术则坐镇南方,实力也不容小觑。二人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夹击之势。如果他们能够妥善经营,稳步发展,那么毫无疑问,这天下最终必定会落入袁家之手。

 

只可惜,在原本的时空里,袁术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称帝。这一举动犹如捅了马蜂窝一般,引起了周边诸侯们的强烈反应,他们纷纷起兵讨伐袁术。这场战争不仅让袁术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更使得袁氏家族原本辉煌的南方基业瞬间分崩离析。

 

没有了南方的袁术作为牵制,曹操又善于经营,便有了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北上讨伐袁绍。而袁绍虽然拥有着北方广袤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但在失去了袁术的支持后,又屡次选择错误的计策,最终导致难以抵挡曹操的进攻。

 

假如袁术没有贸然称帝,而是选择蛰伏待机,那么情况或许就会大不相同。他完全可以从淮南地区逐渐吞并江东,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此一来,大汉境内最大的两个诸侯便会是袁绍和袁术。到那时,曹操等一众位于中部地区的诸侯,恐怕就只能仰仗袁绍或者袁术的鼻息而生存了。他们在这两大势力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