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第2页)
此次调兵协助公孙瓒,并非是刘虞对公孙瓒个人的支持,而是因为公孙瓒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证明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而林北的背刺行为,显然与董卓恶劣的行径如出一辙,都是对大汉的背叛。刘虞调遣王牌部队乌桓游骑援助公孙瓒,正是为了打压林北嚣张的气焰,维护汉室的尊严。
刘虞所推行的仁政就如同一个多面体,有着不同的面,而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人对其赞赏有加,也有人对其嗤之以鼻。
然而,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刘虞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对于他对胡人实行的怀柔政策以及仁政,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懊悔之意。那些赞扬刘虞的人认为,他的行为是为了促进民族之间的大融合,是一种具有远见卓识的举措。他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刘虞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贬低。在他们眼中,刘虞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在这个汉人都难以果腹的艰难时期,他竟然还将宝贵的粮食拿出来分给胡人,这无疑是对汉人利益的一种忽视和损害。
面对种种非议和指责,刘虞却显得异常坚定。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他明白如今大汉百姓的生活状况,但他更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在长远上解决民族问题,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繁荣。
对于那些骂名,刘虞并不在意,因为他坚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将会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认识到他所推行的政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怀柔政策的巧妙运用,犹如春风拂面,温暖了乌桓人的心,使得他们对刘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忠诚。这种忠诚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厚。
渐渐地,乌桓人自发地组织起人手,心甘情愿地将这些力量提供给刘虞,任凭他随意差遣。这一现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而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乌桓游骑”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