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唐吉可汗
第61章 战争兵工厂(第2页)
“磁兹!”一阵沸腾的蒸汽弥漫,数百柄刀坯同时入水萃取,整个大营瞬间被白色的雾霭笼罩,煞是壮观。
随行的王充看到这里,心中一阵振奋,听着水雾呲呲的蒸腾声,全身的细胞都在颤栗。
魏延不由向身侧请教道:“马大人,此刀一日能锻造几何!”
“全赖主公与各位大人支持,如今铸造厂在匠师的努力下,单日可锻造三千柄此类长刀!”
顿了顿,马钧接着道介绍到:“至于普通长矛、竹枪、战戟、仓库堆叠无数,暂时不再产出....”
一柄柄刀剑模胚的形成,便无形中的增强了夏军的实力与战力。
在这个军队大都武装木矛长戟的年代,能装备刀盾的绝对是军中锐士。
即使以装备奢侈见长的夏军,能装备长刀的绝不超过半数,可想而知其中威能。
常人只看到了夏军武力强悍,却不知在这背后,有着比军队人数还多的匠人们,在没日没夜的打造刀甲装备。
这些在后方挥洒汗水的工匠,是前线士兵们保持战斗力的,另一重要支柱。
日常操练不殆,军中纪律森严,讲武堂培训的基层武官能力卓越,再加上兵工厂锻造的刀甲装备精良。
这些都是夏军战力快速提升的原因,其中缺了谁,整体实力都会下降一大截。
如果说汉军乃至鲜卑人,是三五人养一个兵员,那么夏军同样是三五劳力养一战兵,但其中所消耗的资源与钱财却不在同一层次上。
怎么说呢,若论财富与与体量对比,坐拥中原的正统朝廷,绝对能将夏军的草台班子吊起来打。
但是朝廷体量大,需要养的士兵与地方开销的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