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共主与大汗(第2页)
因为三皇五帝时期的联盟共主制度,是通过禅让来保证权利交接的,与当下阶段的世袭制有天差地别。
五帝时期,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
尧便对舜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核,直道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摄政。
舜的政绩得到各方肯定,于是帝尧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舜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百族领导人,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继承人。
直道大禹治水,得到黄河两岸,各族群的认同...
于是帝舜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大禹做自己的继承人...
禹在舜死后继位为百族共主,也以同样方式先后指定了皋陶伯益作候补继承人,但没有正式举行过正式的禅让仪式...
直道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联盟制,建立了中原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夏禹传子的王朝世袭制,代替了以前联盟共主禅让制。
自此之后,历代相沿,联盟大一统在中原消亡,禅让制更是名存实亡...
取而代之的,是世袭罔替的,家天下的,封建大一统。
如今贾诩要重新拿起上古共主那一套,虽然看着很有名望,也很有利益。
李信也很看好,很心动,但又有些犹豫不决,因为老子辛辛苦苦,流血牺牲,战死数十万将士,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为了高高在上,为了子孙后代,不在操劳忧心...
李信不想当天授的皇帝,不想当皇权至上的皇帝,因为这与他心中的规划背道而驰。
他想建立的是诸夏,而不是一家一姓的李夏,更不是只会固步自封的封建王朝,也不是圈地自守的天朝上国。
李信想建立,类似上古联盟,又带着点夏商周礼仪,那种的诸夏联盟。
他想打下大大的疆土,想分封八百诸侯王,想让兄弟们也晋升王侯,有着王侯的血统。
李信不想狡兔死走狗烹,想让跟随自己奋战,流血牺牲的兄弟们,当上王侯,有自己的国。
在这种思想下,这种分封天下,大封王国,广封诸侯的规划下,天然的与中原皇权大一统相冲突,与皇帝制度背道相驰。
这才是李信为什么反感皇帝,乃至不愿称中原皇帝的原因。
因为中原历史上,以皇帝之尊,分封诸王,统御诸国,根本行不通,也很容易出乱子。
西汉的七国叛乱,死马晋的八王之乱,乃至猪明的诸王靖难,鞑清的三番叛乱等等。
都说明了,在皇权大一统之下,行分封制根本行不通,内乱必然发生。
李信不想自己建立的诸夏,混成独姓李夏,更不想百年内叛乱频发,因为那样最后苦的还是底层百姓,皇权大一统自然被排斥在外。
而李信的想要行诸王制,想要广封诸侯,建立诸夏诸夏联盟。
那么轩辕黄帝的,联盟大一统,和共主尊号,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道理确实如此,李信又想像夏商周那样,建立家天下的传承,想要世袭罔替,传承千秋万代。
毕竟在这个生殖崇拜的时代,自己浴血奋战,劳心劳力,打下的江山,将来还是要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的。
若继承了共主的尊号,岂不是要效仿先人,将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拱手禅让给别人?
“大王!”正当他踌躇不定之时,鲜卑大人拓跋戎突然出列,小心翼翼道:“外臣有一策,不知可言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