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水云县(第2页)

 家里没有模具,他去柴房砍了几节枯竹筒,将煮好的......勉强算是肥皂液体的糊糊倒进竹筒里。 

 天气还不算热,冷却的很快。 

 唐文风伸出手指头摁了摁,脸上露出欣喜,好像成了。 

 这东西好像是要放置一段时间才能用的。 

 具体为什么要放置,

唐文风表示,他学的知识己经全部还给老师了。 

 幸好没有制皂失败,不然他想发疯。 

 捏了捏自己酸胀的膀子,唐文风表情有些酸爽地龇了龇牙,把灶房收拾干净,抱着一大堆竹筒进了自己房间。 

 他没再和五哥睡一个房间,现在有自己的房间了,是原来二伯家用来放杂物的屋子。 

 屋子很小,打扫干净后,搭了一张木板床,床头床尾都抵着墙。虽然又小又简陋,可到底是拥有了自己的小空间,能够让唐文风随意发疯。 

 把所有装着肥皂的竹筒整整齐齐码在床尾,唐文风拍拍手转身出去。 

 不得不说,姑娘家确实手更巧一些。 

 他费了那么多时间,挑拣出来的鹅绒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儿多。 

 “捡完了到时候多给你发点工钱。” 

 唐玉莲听了很高兴,眼睛弯起。 

 花了一天功夫挑拣完后,得到一小袋鹅绒。 

 这个时节的太阳不大,唐文风把蒸煮过后的鸭绒多晒了几天。 

 苗桂花按照他的建议缝了个内芯套子,将鸭绒一点点填进去。填完后封口,外头再套上枕套。 

 一个鼓鼓囊囊的胖枕头就新鲜出炉了。 

 唐文风躺到床上,将头放到枕头上砸了砸。 

 “舒服~”声音都快飘了。 

 苗桂花扒拉开他,将枕头拿起来摸了摸,摁了摁,和大儿媳妇说:“确实比咱们睡的枕头好多了。” 

 徐香草也很喜欢:“就是太难得了。这么些鹅毛,才得了这么点鹅绒。” 

 “谁说不是。”苗桂花把枕头还给小儿子。 

 唐文风一骨碌从床上翻身坐起来:”娘,咱们自己孵小鹅仔吧。以后多养些,还能做鹅绒被,鹅绒衣......冬天不用烧炕都暖和。” 

 苗桂花瞥他一眼:“去年冬天也没烧炕。” 

 唐文风:“......” 

 堵的小儿子哑口无言,苗桂花心情很好:“那剩下的那些鹅就暂时不杀了,先留着下蛋。” 

 唐文风立刻笑了。 

 ***** 

 考上童生后,唐文风就没再去学堂了。这是一开始就和宁老先生说好的。只用等到八月时,拿着宁老先生写的推荐信去县学入学便可。 

 如今离八月还有三个多月。不用去上学的唐文风便琢磨着上镇上卖铁板豆腐去。 

 村里就有人专门点豆腐卖,那家人姓陈,村里人都管他陈豆腐。他家豆腐做的比别家好吃,一斤三文钱,村里人都愿意去买。 

 不过铁板豆腐铁板豆腐,总得有铁板吧。 

 唐文风趁着午间吃饭时,便问他爹镇上有没有铁匠。 

 唐成河摇头:“县里才有铁匠铺子。” 

 唐文风正想说那就去县里一趟,转念却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县里有孜然卖吗?” 

 “那是什么?”全家人都懵逼脸。 

 唐文风:“......”很好,他的铁板豆腐生意还没开张便己面临夭折。 

 “偶然听来的一种香料,说是用来腌肉烤肉很好吃。和小茴香长得很像。” 

 唐成河想了想,道:“听说水云县那边的码头偶尔会来胡商,会有一些没见过的稀罕东西,或许有你说的那个什么孜然。” 

 水云县?好像就是他们隔壁县。 

 “爹,咱们什么时候去呗?”唐文风讨好地笑。 

 唐成河迟疑,看向老妻。现在是农忙,他能走这一趟吗? 

 苗桂花:“你明儿就陪他跑一趟,早去早回。也赶得上插秧。” 

 唐成河笑着点头:“诶。”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唐文风揣着自己所有的钱,和他爹坐着骡车去往水云县。 

 水云县比易阳县大,靠海,这边老百姓多是渔民,靠出海捕鱼为生,日子过得比其他县的底层百姓强。不过也更容易有生命危险就是了。好些出海一趟就回不来,连尸骨都找不着。 

 水云县离的比较远,父子俩午后才到。 

 唐文风边走边看,是看的满眼稀奇。 

 那好像是鱿鱼?啊,不对鱿鱼是尖脑袋,这应该是墨鱼。 

 诶?这不是某音上有段时间很火的那个被爆头的八爪鱼吗? 

 唐文风上前:“老板,你这个八爪鱼怎么卖的?” 

 “十文钱一斤。小伙子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