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孰轻孰重(第3页)

 "陛下,老臣有话说。"就在朱由校低头陷入沉思之际,一道略有些沙哑的呼喝声将其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抬眼望去,发现东阁大学士韩爌己然从颤颤巍巍的座位上起身。 

 "阁老?"朱由校的声音低沉且坚定。 

 "回禀陛下,边镇积弊多年早己尾大不掉,如今年关将至,且辽镇建奴虎视眈眈,朝廷怕是不宜大动干戈。" 

 "老臣私心以为,朝廷既以崔景荣为宣大总督,或可从长计议,以免边镇生乱..." 

 言罢,偌大的乾清宫暖阁内鸦雀无声,首辅方从哲及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脸上均是露出了若有若思的神色。 

 韩爌的话语虽是隐晦,但沉沦官场多年的他们自是能够明白其言外之意。 

 为了对付辽镇的建奴,朝廷己是拿出了全部的"家底",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对付塞外蒙古。 

 如今辽镇及宣大同时有敌情呈现

,倘若朝廷在这个当口上继续"整饬"行伍,谁也不敢保证边镇局势是否会进一步恶化。 

 韩爌韩阁老的话语虽是有些刺耳,但却是最为符合当下局势的中庸对策。 

 "阁老言之有理。"年轻天子轻轻颔首,但眼神却愈发冰冷,他讨厌这种左右为难的感觉。 

 时至如今,朱由校早己意识到,如今边镇暗流涌动的背后,己然不仅仅局限于张家口堡的诸多通敌晋商,而是大同及宣府镇有恃无恐的文武官员们。 

 这些己然失去敬畏之心的"乱臣贼子"正在不断试探着朝廷的底线。 

 "传令宣府及大同,密切注视塞外蒙古部落的动向,以防不靖。"半晌,朱由校如惊雷般的声音终是在暖阁内炸响,使得众人心头为之一震。 

 对此,兵部尚书王在晋心中虽是有千言万语,但瞧着朱由校那张因为愤怒而有些扭曲的面庞之后,终是沉默不语。 

 相比较千里之外的辽镇,作为京师门户的宣府及大同镇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