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法不责众?(第2页)

 估摸着这两位宗室藩王也是担心朝廷"秋后算账",这才第一时间主动请罪,表明其态度。 

 "不用管他们,继续派人煽风点火,本王倒是要瞧瞧那小皇帝该如何收场。" 

 "不知好歹的东西,居然敢状告本王!" 

 提及此事,朱常洵的脸上便是涌现了浓浓的怨恨之色,冰冷的声音中不掺杂任何感情。 

 不过是弄死个把"黔首",又不是聚众造反,那小皇帝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奴婢遵旨.."见福王朱常洵态度坚决,其身旁的老太监不敢再劝,只得忧心忡忡的领命而去。 

 此事闹到最后,真的会如福王爷所说的那样,法不责众吗?紫禁城中的天子又是否真的会迫于宗室的压力,惩戒提议革新宗室条例的吏部给事中杨链及大理寺丞左光斗? 

 想到这里,这老太监眼中的忧愁之色更甚,毕竟与他们福王府关系密切的河南御史可是连首辅方从哲的面都没有见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张国纪跟李恂,又是如何孑然一身的顺利抵达京师,并见到了杨链及左光斗? 

 令人心悸的黑夜里,福王府依旧歌舞升平,但空气中却是弥漫着一股"阴谋"的味道。 

 ... 

 ... 

 自洛阳府而出,一路向东而行,不过数百里,便是有"八朝古都"美誉的开封府。 

 同样的时间,位于开封府城正中的周王府同样灯火通明,年过西旬的周王世子朱恭枵百无聊赖的坐于府中高台,听着远处街道尽头偶尔响起的三两声犬吠,神情很是恍惚。 

 "殿下,夜深了,您还是早点歇着吧.."不知过了多久,一道小心翼翼的呼喝声在朱恭枵的耳畔旁响起,将其思绪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之中。 

 "是刘大伴啊,"朝着来人点了点头,朱恭枵不置可否的询问道:"父王可安歇了?" 

 "王爷早早就睡下了.."闻声,身着绯袍的"刘大伴"规规矩矩的回应道。 

 现任周王朱肃溱身体不好,故而早早便将府中大权交予眼前的"周王世子",生活作息极为规律。 

 但与山西大同代王府的"父子相疑"所不同,周王朱肃溱与世子朱恭枵却是真真正正的"父子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