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廷议(第3页)

 "礼部侍郎孙大人,督查院左都御史张大人,大理寺卿邹大人,刑部尚书黄大人..."迎着朱由校狐疑的眼神,司礼监掌印太监小心翼翼的回禀道。 

 "还有呢?"不自觉的,朱由校便是加重了语气。 

 虽说对于刑部尚书黄克缵突然"倒向"东林的举动有些不解,但朱由校知晓仅凭这些人,决然无法令廷议陷入僵持的局面。 

 "韩阁老的意思是,惠王及桂王两位王爷出京就藩,京师由年长的瑞王殿下坐镇即可.."吞咽了一口唾沫之后,老太监便是颇有些气愤填膺的低喃道。 

 朝野间都说韩阁老为人圆滑,如今来看果然如此。 

 "呵,倒是好手段.."沉吟少许之后,年轻天子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不远

处半开的窗柩,迟迟不发一语,不知是不是在为复杂的朝局而伤身。 

 "元辅那边还没有动静吗?"对于近些时日愈发混乱的朝局,朱由校迟迟不曾下场,便是在等待方从哲的回应。 

 虽说自他继位以来,便是有意识在朝野间树立"帝党"的概念,但其终究继位数日尚短,骤然将王在晋等人扶至高位也难以服众,故而他才将目光放在了于万历年间独相七年的首辅方从哲身上。 

 党争激烈至此,他必须要以雷霆手段将其解决,其中近些时日饱受争议的方从哲便是最好不过的人选。 

 正因如此,他方才在没有经过"三请三让"之后,便同意了蓟镇总督文球乞骸骨的奏本。 

 "启禀陛下,"见天子问及此事,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脸上苦涩更甚,首辅方从哲明明深陷"舆论"核心,并且己然得到过"帝师"孙承宗的暗示,为何依旧执迷不悟? 

 难道所谓的"官声"真就那般重要吗?! 

 只是未等司礼监掌印太监将话说完,便听得暖格外传来了一道略显急促的呼喝声:"启禀陛下,首辅于宫门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