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风云变幻(上)(第2页)

 但以军中宿将整饬蓟镇,代掌政务,实在是有些"荒谬",甚至有些"倒反天罡"。 

 "先生何出此言呐?"像是瞧不出孙承宗脸上的急切一般,案牍后的天子微微颔首,不紧不慢的询问道。 

 在原本历史上以身殉国的孙承宗对自己忠心耿耿不假,但整饬行伍,并非是靠一腔热血便能够完成。 

 自百战百胜的"戚少保"离任之后,承担护卫着京畿重任的蓟镇防务便渐渐废弛,以至于名存实亡,成为九边重镇中最为不堪的一镇。 

 原因无他,自隆庆和议之后,大明朝廷便通过"互市"的方式,首接缓解了和蒙古部落之间紧张的敌对关系。 

 故此,于蓟镇当值的士卒们便渐渐松懈,并疏于操练,继而导致蓟镇名存实亡。 

 "敢叫陛下知晓,辽镇建奴虎视眈眈,蒙古鞑子两面三刀,随时有可能背弃我大明。" 

 "蓟镇乃我京师门户,不容有失,老臣心中实在不安。"在朱由校略有些诧异的眼神中,孙承宗给出了一个令他始料未及的答案。 

 眼前这忠心耿耿,但却缺乏行伍经验的老先生居然也能够意识到来自于蒙古部落对大明京师的威胁? 

 这倒是令他有些对孙承宗刮目相看。 

 事实上,此时的孙承宗之所以如此言说,乃是故意夸大其词,试图令朱由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片刻过后,案牍后的天子在孙承宗欣慰的眼神中轻轻颔首,似是同意了他的毛遂自荐,但朱由校接下来的话语,却令孙承宗高涨的心,跌到了谷底。 

 "先生所言不差,但在这朝中,朕更需要先生的帮助。" 

 此话一出,孙承宗的气势便是一滞,脑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眼前天子对于自己的诸多礼遇。 

 自他被次辅刘一璟举荐以来,前后不过两三个月的功夫,天子便是借着"辽东大捷"的由头,将他由正五品的左庶子晋为正西品的少詹事,并准他在乾清宫暖阁列席听政。 

 如若天子真的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焉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还请陛下赐教!"说话间,孙承宗不自觉的提高了些许声音,眼神中充满了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