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欲盖弥彰(第2页)

 故此,经验丰富的王在晋赫然得出了一个令他都有些心惊肉跳的结果:永宁奢氏必反! 

 "王本兵,你可不要危言耸听!" 

 "永宁奢氏对我大明一向忠心耿耿,岂会如此?"话音刚落,阁臣韩爌便是拍案而起,朝着似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兵部尚书怒目而视。 

 早在太祖时期,为了能够在帝国边陲"改土归流",朝廷便在驻军的同时,执行"以夷制夷"的政策。 

 自万历二十八年开始,西川每逢有地方骚乱亦或者土司犯上作乱,永宁奢氏必定主动请缨,替朝廷充当马前卒。 

 如此"忠心耿耿"的土司,岂会背叛他们大明? 

 除了次等原因之外,永宁奢氏平定播州之乱,并得到万历皇帝嘉奖的那段时间,刚好是他们"东林"于朝中挥斥方遒之际。 

 如若永宁奢氏造反,岂不是侧面证明他们东林"识人不明"? 

 "这是朕的决定。"眼见得朝中两位面红耳赤的重臣便要争执起来,案牍后的朱由校便是轻咳一声,适时打断了即将爆发的冲突。 

 眼见得天子亲自下场,东阁大学士韩爌自是不敢继续"胡搅蛮缠",但浑浊的眸子中仍是充斥着浓浓的气愤。 

 没有在意欲言又止的东林大佬,身着常服的年轻天子微微眯着眼睛,不自觉看向西南方向。 

 京营将士出京之后,当是乘船沿着漕河和长江而行,纵使粮草辎重己然提前采买完毕,不会于路途上耽搁太多的时间,但为了保持战斗力,抵达西千里外的川蜀至少也要到六旬下旬。 

 但当下这个时代,官场中几乎毫无保密性可言,故而于西川根深蒂固的永宁奢氏必会抢先一步收到消息。 

 如此一来,为了避免永宁奢氏"狗急跳墙",他必须提前想些法子,继而为京营将士们争取时间。 

 "启禀陛下,"短暂的沉默过后,首辅方从哲缓缓起身,朝着案牍后的年轻天子扬声道:"永宁奢氏不比寻常土司,还请陛下命令西川各府整饬行伍,以防不靖.." 

 自从前些天,他授意阮大铖弹劾督查院左都御史张问达私交藩王的奏本被驳回之后,方从哲便是彻底熄灭了心中的"小九九",知晓天子虽是不喜"东林",但也不会纵容他在朝中呼风唤雨。